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董祥彬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董祥彬
[导读]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语文素养的重视愈来愈强,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朗读教学也在这时候开出成长之花。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共情思维,体会作者作品情感,以适宜的语感语调朗读。这样才能促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朗读提升,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董祥彬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中心小学  四川  德阳  618108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语文素养的重视愈来愈强,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朗读教学也在这时候开出成长之花。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共情思维,体会作者作品情感,以适宜的语感语调朗读。这样才能促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朗读提升,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71-01

        近些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语文这门学科也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想真正实现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那么就需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进行相应的表达,是实现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了解学情,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特点,探索适合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朗读训练策略,促进阅读教学朗读训练高效率的实现。
        一、朗读教学指导的作用分析
        1朗读语境下师生高效互动
        在学生朗读时,教师需要主动弱化自我的教育权威,突出学生阅读、朗读学习的主体性,主动为学生建构自主学习空间,充分释放出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在民主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自由。在该种教育环境下,师生则可以开展高效互动,充分释放出语文朗读指导的教学价值,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
        2朗读有助于强化记忆
        小学生通常容易分神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去,从而分散了注意力,导致知识接收失败。对于比较好动的学生来说,朗读能够让他们通过声音和情感的多重影响,专注于手中的事情,并且在朗读中能够提升对语言的感知,从而提升注意力。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为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不断地重复朗读是加深强化知识记忆的一种优化手段。当小学生朗读时聚齐精力在阅读朗读的书本知识上面,就增加了自身大脑接受知识的渠道。在一定的朗读基础上不断强化加深记忆,让学生达到可以背诵的效果,强化对文章或诗书的记忆。
        二、教学策略
        1明确朗读教学目标,落实备课工作
        新课程改革倡导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坚持三维教学目标,对于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来讲也是如此。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特点,为他们制定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同学们从阅读体验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真挚的情感。为学生制定能力目标,对学生的朗读行为进行有效指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能够从朗读中发现问题。为学生制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从阅读理解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获取一定的知识。
        在制定本节课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切合教学实际,在备课环节不仅要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钻研,还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特点,通过恰当方法的应用来真正实现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效率的提高。



        2朗读形式多样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朗读总是与课文的语言、蕴含的情感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尽可能地制造机会朗读,保障自由朗读的多样性。恰当的教师朗读模式可以与审美的音乐和图画相匹配,教师朗读模式充满了声音和情感,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情感的氛围当中,也给学生朗读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们多采用学生之间的生生互读形式,可以是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模仿性朗读、分角色朗读、个性化朗读、配乐朗读等。
        3运用“开放性”教学方式
        开展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首先要实现有效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朗读不仅可以在室内,还可以走出去,走进博物馆,走进公园,走进农场等进行实地感受,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去领略课本内知识展现的真实场景,更加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建立开放性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更轻松更融洽。
        4根据课文内容,丰富朗读形式
        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因此,为了避免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学生产生疲惫心理,应该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化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形式有很多种,但是教师要心中有数,做到根据阅读课文的内容来进行恰当的选择。
        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帮助学生凭借自我的体验来走进课文所描述的世界,即运用以读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比如在《狐狸与乌鸦》的教学课堂上,可以找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让学生通过“热情但又虚伪的问候语气——假装讨好的温柔语气——想尽办法地奉承语气”的阶段性表演中来理解狐狸这一形象的狡猾特点,通过“保持警觉——放松警惕——骄傲陶醉”的阶段性表演中来感受乌鸦盲目轻信的性格。在这样的自我情感体会基础上生成的阅读理解,会伴随着朗读表演而变得更加趣味盎然和高效,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能增加文字对学生的感染力。语文的有效性朗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在朗读指导中通过范读来引领学生学习
        老师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常常会纠正学生们朗读课文过程中的语气,如老师会让学生们在朗读课文时,或是用悲伤的语气读,或是用欢快的语气读。但是学生在朗读时,往往会达不到老师心中的预期结果,这一现象也是源于小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时期,如果老师只是让学生们自己去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那么学生很难在朗读的过程中读出真实情感。但是老师通过利用班级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给学生们播放一段范文朗诵,让学生们仔细地听范文朗诵过程中的节奏和语气。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便会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自己进行朗诵的过程中也会学着范文的语气进行朗读,这样便可以提高朗诵效果。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普及,在语文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的语文基础已经成为老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现阶段在阅读教学中已经逐渐地融入了朗读指导,当代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指导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徐美贞.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研究,2017(10).
[2]吴淑娴.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西安教育.2016(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