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 全智颖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全智颖
[导读]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上前五千年所积累下来的文化宝藏,是我国前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历史象征。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大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开始逐渐的丢失,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渗透到现有的教学中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一项重要目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通过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来为学生建立起一个正确的

全智颖    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  淅川  4744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上前五千年所积累下来的文化宝藏,是我国前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历史象征。随着我国快速的发展,大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开始逐渐的丢失,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渗透到现有的教学中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一项重要目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通过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来为学生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社会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052-01

        引言
        随车我国新课标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想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日常课堂教学的效果,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因此,想要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就需要教师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了解我国文化背景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语文知识的提高。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将其作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调味剂,还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扩宽眼界,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五千年来所沉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课本教材内容来进行传统文化的讲解,通过穿插传统文化元素,结合课本教材中的历史典故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观念。
        二、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历史
        我国的文化传统是我国五千年间文化的结晶,是无数前人用实际行动所换来的宝贵经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历史典故,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以及爱国情怀,也能够让学生对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所拜服。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社会的浮躁气息越发浓厚,大量的不良风气和思想充斥在校园之中。这些不良的负面风气会对学生正确三观三观的建立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错误的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都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从而导致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产生偏差。因此,想要驱散存在于校园内部的不良风气和社会思想,就需要教师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通过促进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来让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爱国情换,通过有效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不会被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所诱惑。确保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
        (一)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赏析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语文课本教材中的作品赏析来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课本教材的本质内容,而对于课本教材中所延伸出的传统文化以及文化典故都没有进行课堂上的扩展和讲解。在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中,教师课堂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视频播放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典故和文化历史,从而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主人翁的内心情感。如在《灯笼》一文中,课文中包含了我国大量与灯笼有关的节日和习俗。如正月十五猜灯谜、放河灯等等。在此,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我国的灯笼文化以及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来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节日风俗,同时通过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也让学生的眼界有所开阔。
        (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搭建不同的教学场景,以此来烘托出教学气氛。如在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古曲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开展,通过古曲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导入教学内容。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论语》一文中,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和视频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古代孔子教学的场景,之后再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通过气氛的营造和小组讨论教学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基于论文文章的内容,教师需要时刻提醒学生在讨论和学习过程中遵从谦让的礼仪,以此来确保学生的语文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三)利用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是初中学生必学的内容。而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大部分古诗词都反映除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于古诗词的深入分析,将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教师在进行《龟虽寿》一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通过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时间进行解析,从而告诉学生这首诗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词歌赋短短几十字,却蕴含了可能蕴含了作者的雄心壮志、爱国情怀等,对于古诗词的赏析,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情怀。
        (四)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行习作练习能够让学生将自身的所感所想进行有序的表达。在习作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可以从作文命题上入手。通过选择一些有关于中国文化气息的题目,如《我家乡的节日》、《我喜爱的传统文化》、《传统手艺的消亡》等。通过围绕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命题作文写作,能够让学生主动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在进行写作时,学生能够对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归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所独有的民族魅力和文化象征。传统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智慧的传承,而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接班人,不仅需要将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还需要将其融入血液中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不经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文化传承者。
参考文献
[1]宋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4):102.
[2]马丽丽.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10):138-139.
[3]常芳.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研究[J].现代交际,2019 (11):196-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