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龙芝艳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龙芝艳
[导读] 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重视小组的合理划分,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任务,实时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同时还需明确学生的分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龙芝艳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雨樟中学  562308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重视小组的合理划分,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任务,实时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同时还需明确学生的分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探究初中数学开展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48-01

        引言
        初中数学连接着小学与高中,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还要面临中考的洗礼。这充分显示了初中数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初中学好数学能为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起到奠基作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最大程度地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所谓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组,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得学生之间能够加强合作,有助于整合与高效利用相关教学资源,确保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在此过程当中,将团队的成绩当成每个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以便于教师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显而易见,借助此种显著的探究型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学生进行相关数学课程学习的时候,以增强数学知识学习效果为目的,由教师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启发,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有着积极作用,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责任感。
        二、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合理分组,加强交流合作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合作学习,那么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基于此,要想切实的提高互助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质量,那么教师就应当在正式教学前对学生的综合情况有一个充分的把握,如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并且结合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分组,从而为互助合作学习的进行提供良好的前提。例如:在教学“概率初步”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其中涉及到一些概率性的知识,那么教师则应当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验活动,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而在此之前,教师则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在各个学习小组中选择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将其任命为组长,协助教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各个小组成员就能够明确任务,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与组员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此一来,则能够逐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二)构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增强合作学习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以便于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采用提问的形式,加深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概念。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怎样理解有序数对定位的作用与概念?”“怎样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怎样用坐标系准确地表示地理位置?”,借助上述教学问题,能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当中,逐渐熟悉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
        (三)开展竞争式合作学习
        竞争式合作也是促进高效合作学习的一种模式,竞争能激发一个人奋斗的热情,竞争能让一个人具备战斗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无限潜力。合作学习中引入竞争模式,不仅能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加强团队的合作精神。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充分利用竞争合作的方式,激发初中学生的好胜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而高效地完成小组合作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四)鼓励沟通,引发探究欲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交流、探讨的平台,学生的思维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散,那么学生就可以逐步形成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出引导性的疑问,如“有哪些三角形测量方法?”等,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从各个层面展开交流、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积极探讨,有的小组提到了“金字塔阴影法”,而有的小组则提到了“三角函数”……紧接着,教师再继续引导:“有哪些三角形测量工具?”并让学生展开相应的交流、探讨。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学生就能够在交流、探讨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如三角形的测量方法、三角形测量工具及其优缺点等,以此切实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将小组合作模式充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让其发挥积极的教学功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维模式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建芬.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及实践[J].智力,2020(32):104-105.
[2]龚国洪.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0(31):138-139.
[3]王珺超.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