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思维 莫金蓉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3期   作者:莫金蓉
[导读]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低、阅读思维也越来越局限,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思维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莫金蓉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翰芦小学  537100
【摘要】目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低、阅读思维也越来越局限,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思维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培养;阅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3-109-01

        引言
        语文阅读不仅仅是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摘抄文章的好词好句,更要真正地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情和所要表达的意思。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什么是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注意的,深入了解文章主旨后学生有没有生出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出来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有关键作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提高也会有促进作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形式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尝试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但是当前阶段互动只停留在表面,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形式一般就是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教师往往只会选择一个比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简单思考与讨论,并没有发挥课堂提问的真正效果,学生也无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满足感。有部分教师会选择满堂提问的方式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可是深入分析其问题发现许多问题都是一些比较肤浅的问题,同时有部分问题是学生自主思考无法解决的,这些无效化的问题过多,导致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容易使小学生在阅读学习时产生疲惫感,使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课堂失去学习兴趣。
        (二)阅读思维不活跃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教师要求学生对课内文章的优秀段落实行传统的背诵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体思考。在课堂上,教师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将学生的阅读思维局限在文章的文字表面上,没有引领学生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导致学生的阅读思维浅显。从家庭的角度来看,部分家长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鲜少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学生缺乏独立阅读、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越来越不善于思考,思维处于不活跃的状态。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如何培养孩子阅读思维
        (一)创立愉快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轻松阅读
        阅读不该成为教师的任务,应当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愿意去做的一件事,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和积极地阅读才能让阅读教学具有价值,所以说教师建立一个轻松欢快的阅读氛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在进行《海的女儿》的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小组扮演文中人物,展现故事情节。让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更好的体会,引发学生的感触和思考,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得到有效发散。
        (二)避免无效提问,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课堂提问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增加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但是提问的目的只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要为了增加交流而进行无效的提问,那样会产生反效果,不仅无法让学生主动思考,还有可能让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与数量,避免出现无效提问,在提问时合理控制数量,不要满堂提问。提问的难度要由易到难,给学生一定缓冲的过程。
        (三)适当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寻求恰当的时机为学生拓展课外的优秀读物,在班内组织一些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可以依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基础来挑选一些有意义的课外读物,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重视课堂教学对阅读具有积极影响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阶段,能够认真地听教师讲故事,并提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课文叙述一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进行阅读效果会更好。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文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自然感受文章意境,之后再进行阅读,这样的教学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付出感情去学习文章,对阅读思维的培养更是大有好处。例如,在进行《黄山奇石》的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课前找到一些视频资料以及黄山奇景的图片,在课堂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同学们,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
        结束语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师生互动交流形式化,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无效化,仍旧存在教师满堂灌的情况,学生的主动思考机会少,过于重视阅读技巧的教学轻视朗读促进学生与文本情感交流的学习过程等问题。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选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重视朗读教学等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爱国.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24):134.
[2]高莹.将“亲子阅读”引入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辅导探究[J].教师,2019(03):37-38.
[3]江淑芬.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9(01):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