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江 洁
[导读] 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音乐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江  洁
        (福建省沙县沙县第六中学,福建省三明市 365500)

        摘要: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音乐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音乐情感,提高初中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核心素养;渗透
引言
        音乐能够引发人的共鸣,表达个人的内心情感,是一种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音乐的核心素养是包括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和自主音乐需要四项要素,将以上四项核心素养渗透进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对美的感受和认识达到心灵的洗涤,以此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概述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那么对于音乐学科来说,音乐核心素养包括三个层面,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所以,我们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关注音乐相关文化的理解,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开展相关音乐教学活动。通过课堂中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的各项素养得以提升,成为人格健全的人。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被忽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以来,音乐教育都是作为辅助课程而存在,而且只有高考特长考试才会将其纳入重点考查项目,该学科在初中阶段并不受重视,由此造成了音乐课程安排较少或被其他课程占用的现象,这样会让学生产生音乐课不重要的想法。
        (二)教学模式单一化
        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手段非常单一,很难激起初中生学习的兴趣,多年来受“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初中音乐教学还在使用“唱谱、节奏训练、歌谱学习、歌词记忆”的传统方法,学生学习的满足感仅仅只能在很短时间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没有激情,初中生在被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很难真正热爱音乐。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
        (一)进行文化渗透,深入了解音乐
        音乐和文化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将课上的内容与相关的文化进行结合。学科的核心素养曾明确表示要求初中生对乐曲背后的文化有着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教师要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文化渗透,帮助他们从多元化角度了解不同的曲目。例如在学习《翻身农奴把歌唱》这一作品时,这首曲目有着非常强烈的情感元素。这首歌也是介绍了我们国家底层农民的生活。为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这首作品的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在课上,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完成对这首歌的了解,视频中介绍了我们国家不同的年代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面对生活发生的变化,涌现出了非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教材中所列举的内容就是在同一时期所创作的。在这一单元中不仅介绍了国家的发展,同时还介绍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例如在《正月十五那一天》这首歌中,形象地展示了我们国家在元宵节这一天的传统习俗。在文化的拓展中能够发现歌曲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在文化的渗透中,同学们不仅能够学会演唱相关曲目,同时还深刻地体会到其中存在的内涵,提升个人的思想,最终获得思想上的进步。
        (二)丰富课堂内容,拓展音乐知识
        初中的音乐课堂大多数时间都是为学生播放曲目,以此来帮助学生去学习音乐中的知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但在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容易出现为学生播放曲目后,只顾讲解课本中涉及的音乐知识,忽视了曲目本身和学生自身对音乐曲目的好奇和疑问,从而导致学生不断地积累疑问,最终由于找不到答案而对音乐产生抵触情绪。为此,音乐教师要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根据播放的曲目为学生拓展更多的音乐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解决疑问,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三)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
        在培养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艺术表现素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艺术表现素养是指通过演奏、演唱、艺术表演、音乐创作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美感与情感的能力。培养初中生的艺术表现素养主要依托于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运用音乐来表达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为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及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注重少讲、精讲,多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艺术表现素养。例如,《摇啊摇》这节课,首先让学生闭眼聆听歌曲,用语言慢慢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塑造出画面,当学生边听边想象,获得一定经验的时候,将节奏抽出,附点的出现让节奏中出现了摇摆的感觉,深化了歌曲的情感,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时再让学生随节奏朗诵歌词,会发现情感配上歌词是如此的相得益彰。在韵律的念词中,不少学生随着歌词轻轻地摇摆,仿佛置身于情境之中。学生的体验深了,身体的各个感官被调动起来,歌声自然变得更加动情。
        (四)歌舞结合,渗透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能力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音乐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是音乐素养形成的重点。音乐实践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实践体验。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音乐注重表达情感,而舞蹈则注重表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歌舞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跟着音乐的旋律进行舞蹈表演,通过表演渗透音乐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无锡景》一课时,可以运用舞蹈元素,让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为了让舞蹈元素与音乐作品更好地结合,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苏州评弹的相关视频,了解成熟作品当中演员的表现形式,并组织学生模仿。在学生完成歌曲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划分小组,组织学生展示成果。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好评分标准,并让舞蹈元素成为得分的一项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自由表达对音乐作品的体验与感受。如有学生在表演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认为《无锡景》这首作品和诗歌《雨巷》的意境十分相似,于是就将“油纸伞”和“丁香”等意象融入舞蹈中,每一个成员都举着油纸伞,手中拿着丁香花,翩翩起舞,他们用婀娜多姿的体态展现了吴侬软语的江南情调,同时也让音乐的表现形式变得更为丰富。
        (五)重视乐理知识,打好音乐基础
        乐理知识不仅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容,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所以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师要重视对于乐理知识的教学,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乐理课程,让学生在舒适的状态下学习乐理。其次,教师需要在教授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时代的需要,为学生筛选出重要的乐理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打好学生的音乐基础,从而更好地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结束语
        核心素养在初中音乐中的应用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各位音乐教师加强对新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从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计划。。
参考文献
        [1]刘威.初中音乐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8):157.
        [2]荣国芳.核心素养指引发展方向——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9,39(07):168-169.
        [3]潘少华.做好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工作[J].华夏教师,2018(34):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