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荔仙
(福建省沙县涌溪中心小学,福建省三明市 365507)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性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在小学阶段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对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美术课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传承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之一,美术课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社会中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提高这些素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美术课程在小学中扮演着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色。然而,当前部分小学的美术教学往往存在不受重视、教法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上好美术课,在进行智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美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体验式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效。
一、核心素养基础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
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很多学校建立了对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与评价体系,包括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师个人的态度与情感等方面内容。当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够为学生步入社会与实现终身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新时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课程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在以往的美术课程中,部分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在当前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在小学美术的体验式教学中感受生活,掌握绘画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通过观摩或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不断积累相关的美术知识与创作经验。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美术课堂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美术鉴赏能力。如,《春天的色彩》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与体验,寻找春天特有的色彩;让学生学会用色彩表达内心对春天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学会从宏观到微观的表现手法,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会对人的视觉情感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了一定的色彩心理反应。如,凡·高的作品《向日葵》(图1)用明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将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人们能够通过《向日葵》强烈地感受到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png)
(二)开展角色类游戏增强体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选择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故事,结合教材的内容,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寻找美的踪迹》一课时,教师设计美术活动“美在哪里”。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事物,引导学生绘制自己眼中美的事物,如学校的一角,生活中的见闻、启发等。教师在课上提供丰富的材料,满足了学生的动手需求,使学生在活动中具有了代入感,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而且学习了新知识,创作了具有趣味性、创新性以及独特创意的作品。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运用风景水彩画的技法,如撒盐法、喷雾法等,引导学生挖掘纸张、水、颜料、笔等材料的新功用。风景水彩画课程是色彩训练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创作水彩作品,掌握写生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以色彩表现物、景、人及关系较为复杂的造型。
(三)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育之中,并不能将教学活动局限在课堂之上,教师还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活小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问,需要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生活中的美,同时还需要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贯彻到美术教学之中,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然而,在小学实际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处于时间的考虑,在课上讲授的教学内容比较有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开展教学活动,还要将学生的课下时间利用起来,组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感知美术的魅力。例如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艺术馆、博物馆,带领小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美术作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学生。
结束语
小学美术虽然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却一直不太受重视,但是从素质教育的层面来看,美术课程作为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增强对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视,加强对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美术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就要秉持“生本”理念,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为目标,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以此来提升美术课堂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睿.探究小学美术教学加强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26-127.
[2]张彩荣,冯松强.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探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56-458.
[3]贾志清.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方法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77-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