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莺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逐渐意识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使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美育人,这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注重学生自身气质的培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和老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学教学;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后,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教学要求,其中,教师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表面,而是通过音乐欣赏的过程来丰富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音乐学习的美妙之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1)掌握音乐基础。欣赏音乐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尽管聆听音乐获得共鸣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音乐基础知识,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的人也能在旋律中体会作曲家的情感内涵,但在掌握简单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后,能够从更深层次、更为科学的方法来欣赏音乐。现在的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经典音乐并没有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聆听音乐的方法。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让学生从深度来认识音乐作品,比如了解乐器的音色、音乐的节奏、节拍、强弱对于情绪的影响,旋律的高低起伏,作品的创作背景,简单的曲式结构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能够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2)提高学生审美。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随着时间流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用耳朵来欣赏音乐是音乐教学中最直接,也是最基础的审美活动。在特定的作品中,学生可以从中感受不一样的情绪、内容,通过聆听为主导来实现对音乐中美的感受与鉴赏。音乐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丰富内心情感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审美,音乐向来是一门以审美为主要目标的学科,不论课程标准如何变化,不论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如何转变,不论教材内容如何更新,不论教学改革如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审美感知”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创造美与表达美的前提是懂得“欣赏美”,而欣赏教学就是获得音乐审美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2.1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多角度地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音乐学习逐渐产生兴趣。音乐的类型很多,如民族乐、交响乐,还有难度更高的如京剧、粤剧等。每个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都不一样,且感兴趣的音乐的界限也较宽,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不断地融入不同类型的音乐,加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
2.2在教学内容上紧扣音乐审美三要素,引领学生进入深层次审美
音乐审美三要素总结起来是听、感、赏。首先,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音乐审美经验是青少年学生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世界音乐宝库中,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次,发展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后,形成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音乐审美情趣是音乐审美情操和审美趣味的合称,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态度。感受和欣赏音乐之美一般分为功能、情感和理性三个阶段。一般泛指的音乐欣赏主要是满足于悦耳的音乐,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
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音乐审美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欣赏感情和理性的阶段。让学生从音乐素材的选择上,充分感受音乐审美的三要素,通过音乐的元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除了音乐作品本身,还可以适当介绍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作者的创作个性、标题、音乐语言表现功能、风格和体裁。在对作品进行充分又细致的讲解同时,还需要从简单到复杂的听觉器官系统,即音乐听觉能力来训练和形成习惯。
2.3让音乐的美感升华心灵
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欣赏教育。音乐欣赏真正欣赏的也就是音乐背后的含义和美感,如果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能够达到这一层面,那么学生的整体艺术性就会得到质的飞跃。在对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对所要欣赏的音乐合理地进行筛选,在进行一首音乐欣赏的时候一定播放完整的一首曲目,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美感和真谛,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鉴赏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音乐艺术气息,另外,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程度和高质量音乐的追求度。
2.4促进“视动融合”,升华音乐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课堂中融入多媒体已经变成当下主流的教育趋势。借助多媒体的直观生动的特性,教师可以让原本只和学生耳朵发生关系的音乐以视觉方式呈现,让学生不只可以听音乐,还能“看”音乐。而且,“奥尔夫教学法”是音乐欣赏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借助图形谱展示音乐,更能从视觉带来学生震撼。同时,动觉是感知音乐节奏的主要途径,通过律动的身体,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也会随之增进。因此,教师需要将视觉与动觉相结合,让学生在“看”音乐的过程中律动身体,将能大幅度提高音乐欣赏效率。例如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乐曲时,针对b主题的欣赏,教师在设计图形谱时可以试着从主题旋律线、音响以及力度变化等因素出发,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这首乐曲旋律的变化美,即中音的时值长短、高低起伏、情绪以及力度的转变,让原本无形的音乐以有形的方式进行展示,将能带给学生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捕捉到乐曲中的细微情绪变化。为了增强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模拟“电闪雷鸣”的效果,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然后,还可以带一些模拟音效的乐器,让学生试着参与制作,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电闪雷鸣”,将能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而且,还可以设计几个动作,让学生进行课堂律动,也能升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乐曲的起伏变化,还能深入体会其中蕴藏的情绪。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感官。音乐没有一定之规,欣赏音乐自然不能受到局限。案例中教师联合了学生的视觉、动觉,给学生带来一堂异常精彩的音乐课,不仅扩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提高了音乐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钻研教材、分析学习、精心挑选作品、用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注重情感价值导向都能有效的、更好的讲授音乐欣赏课。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不仅仅需要学生能安静的聆听,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更需要学生创造演绎,这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阳.试析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41.
[2]王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民族音乐,2020(03):110-112.
[3]周玲玲.“童化”视角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优化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20(09):162.
[4]陈丽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探究[J].求知导刊,2020(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