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毛宏博
[导读]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高中体育课程改革
        毛宏博
        湖南省浏阳市第六中学 410300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田径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理应走在改革的最前沿。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教师没有处理好处理跑量和强度之间的关系,导致训练效果不佳。为此,本文围绕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展开研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训练;优化策略

前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的深入的今天,体育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教师作为引路人,需要做好这道题。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教育效果欠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想扭转这个局面,需要教师从理论研究中汲取思路,从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本文以田径为例,探讨如何提高训练效率。
一、高中田径训练的内涵
        田径是体育运动的主要项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适度训练,让学生机体得到强化。如果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超出学生身体承受范围,不仅会导致训练任务无法完成,还会对学生机体造成损害    [1]。如果教师只下调某一项指标,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离预期目标仍有一段距离。在田径训练中,仅凭主观意识无法准确判断训练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计训练强度及训练量,这样才能实现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目标。
        从目前情况来看,田径训练无法满足高中生发展需求。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学校因素。学校负责人没有认识到田径训练的价值,导致田径器材缺失、研究力度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下,田径训练必然无法取得好效果。其二,家庭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的目光聚焦在文化课学习上,不希望学生在田径训练上花费大量精力。即便是学生对田径运动感兴趣,也会在家长的逼迫下不得不放弃训练。其三,教师因素。田径训练能否获得预期效果,关键要看教师能力高低。目前,懂得学习进步的教师少之又少,这是导致教学能力原地踏步的罪魁祸首。对田径训练研究不充分,会导致教师无法发现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正是由于教师对此不甚了解,才会出现不知如何设计的尴尬局面,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高中田径训练的优化策略
(一)健全训练体系
        要想切实提升田径训练效果,首要任务是健全训练体系。在内容上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其一,依托学生学情及教学要求制定训练计划,并将计划悉数告知,为学生指明方向。其二,师生共同商定奖惩制度,并让制度落实落地。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一个不过分的要求,以此调动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对于训练懈怠的学生,要接受相应处罚。由于学生参与处罚措施的制定,必然会严格遵守。即便是不小心触犯,也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处罚。其三,根据学生特点丰富训练形式。

以跑步为例,教师既能组织障碍跑,也能举行接力跑,这样做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热情。其四,做好教学组织管理,让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其五,制定应急预案。当发现不良苗头时,教师要立刻中止训练,谨防影响扩大。当出现训练事故后,教师要按照预案执行,将影响降到最低。
(二)实施因材施教
        在以往训练中,教师喜欢采取一刀切策略。面对相同的训练任务,学生的表现不一。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训练过于简单,毫无兴趣可言。运动能力弱的学生,会感觉身体吃不消。当然,教师明辨真伪,分清哪些学生是身体承受不住,哪些学生是意志力不足。为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进步,教师需要实施因材施教。在设计训练任务时,教师要坚持适度性原则[2]。科学表明,男生身体素质优于女生,因此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也要有所不同。具体做法是提高男生的整体训练要求,适当降低女生的训练难度。除了要对训练内容进行优化外,还要对训练周期进行合理规划。在学生刚接触田径运动时,教师要组织小强度训练。当学生适应后,教师就可适当提升强度。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额外增加训练任务,最大程度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
(三)科学分配调控
        很多体育教师不懂得变通,会严格按照训练计划执行。这样做就会招致两种结果:第一种,训练强度小、训练量少,无法获得预期效果。第二种,训练强度大、训练量多,使得学生身体透支,甚至出现损伤。无论哪种结果,都不是教师希望看到的。为打开这个局面,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如何科学分配任务、调控负荷[3]。如果让高中生全力跑,大概能跑两三百米。结合这一特点,教师这样安排任务。第一阶段,让学生全速跑,距离是一百米。待跑两至三个来回后,学生的爆发力有所提升。第二阶段,全力跑一百米,慢跑三四百米。以这样的方式增加训练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第三阶段,组织接力比赛,每二百米放置一名学生。既然是比赛,自然有奖罚。赢者可以自由活动,输者要接受蛙跳惩罚。为了获得胜利,学生必然全力以赴。第四阶段,将接力距离拓展到四百米,为了赢得比赛,学生一定会咬牙坚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总结
        田径训练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教学前,教师要扫除一切障碍。向校领导言明田径训练的意义,并参与到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不断优化教学环境。帮助家长纠正错误看法,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与理解。利用闲暇时间对自己进行充电,以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通过科学分配调控,确保训练强度与训练量适中。为确保班级学生共同发展,需要注重因材施教。在多措并举下,打造高效体育课堂,推动学生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洪福.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研究[J].田径,2019(03):32-33.
        [2]杨奇奇,孙帅,崔瑞.浅谈如何把握好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J].田径,2019(08):49-50.
        [3]马小洪.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思考与探索[J].田径,2019(09):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