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倬
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 广东深圳 518040
摘要:音乐是一门典型的情感艺术,在音乐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能让学生获得过更多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能够起到良好地帮助作用。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针对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提出了创造教学情境、挖掘课程内涵等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情感,让小学生能够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学习。小学音乐课程就是通过音乐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让小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引领下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一 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的现状
情感教育涉入小学音乐教学领域,教师对其概念理解不到位,无法按照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音乐教学。例如《童年的回忆》音乐课本的教学要求是欣赏乐曲,通过倾听音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排舞蹈动作,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教师一时间不知所措,疑惑于如何将音乐教学融入情感教育。其内在原因是不了解情感教育,导致其优势得不到发挥。
近些年,我国教育侧重点在应试教育,学校一再强调文化素质的培养,音乐课堂一直都不受重视,而且一周仅有一节音乐课。同时专业的音乐教师人才缺乏,学校的音乐器材设备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情感教育也难崭露头角。
二 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 一) 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
情感教育的首要目标应当就是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而音乐则是最好的情感教育载体,音乐作为一种承载感情和表达感情的艺术,对于提升学生情感品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有更好的理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通过渗透情感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强烈的情感共鸣提升自身音乐品质。
(二) 提升学生思想素质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素质建立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极大程度决定了学生今后的思想素质发展,更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有着极强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潜移默化影响中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让学生在音乐中形成高尚的情操。
(三)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几千年来,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都是通过应试教育进行的,这种人才选拔方式虽然一定程度避免了教育的垄断且加强了人才流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直处于一个边缘化的位置,长期不被重视的小学音乐教育使得下一代的成长出现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情感的缺失。在新的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被全面推行开来,情感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在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起到了促使小学师生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三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创造教学情境,调动学习情感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在情感教育上,情境的创设显得极其重要。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都应该以饱满而又真实的心情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音乐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摇篮,在这个摇篮中,教师可以看到那些美好的日子仿佛展现在了学生的心间,仿佛可以听到学生在与音乐的亲切交谈。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以歌词的背诵为主,以机械式的灌输旋律,反复的演唱为主,而没有将音乐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也使小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是没有效果可言的。
例如在《捉泥鳅》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特点,首先教师用自己的捉泥鳅的动作去吸引学生,用两只手捉泥鳅而泥鳅溜走的模拟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老师在做什么?”“捉泥鳅啊,泥鳅太滑了,我好像怎么抓也抓不住呀!”学生们跟着嘻嘻笑起来,“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捉泥鳅的歌,首先我们来看视频,看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捉泥鳅的呢?”于是教师在配乐中为学生播放捉泥鳅的画面,学生们感受着视频中人物的快乐,倾听着欢快的曲调,竟然都可以跟着轻轻哼唱起来了,这就是情境的作用,这就是学生自主去演唱的正确方式,这样的表达是不经意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声的唱,仔细的听,美美的看。
情境,作为教学的开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每节课中如果教师都采取入境教学法,那么音乐的世界就会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行走,它可以行走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行走在学生的心间。
(二)挖掘内涵,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作品是作者在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后做出的艺术创作,反映了作者的自身情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深入挖掘,理解作者的情感,好的音乐作品传达出思想情感,因此我们要带领学生到音乐世界中去感受不同的音乐情感,增强学生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也有重要作用。如在《蜗牛与黄鹂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音乐情境:黄鹂鸟站在葡萄树上看着蜗牛一点一点往上爬,黄鹂鸟一边笑一边嘲讽蜗牛干嘛还要去爬树,蜗牛则不理会黄鹂鸟的嘲笑,仍然在朝着前方努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蜗牛和黄鹂鸟,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去体验这首歌曲的情感,从黄鹂鸟的角度,黄鹂鸟认为蜗牛不必要这么努力,认为蜗牛爬上树还不知道有多久呢,教师再指导学生从蜗牛的角度分析,蜗牛一步一步往上爬,有自己坚定的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更利于学生对蜗牛和黄鹂鸟有更好的了解,如教师带领学生在雨后观察蜗牛,观察蜗牛的走路速度,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蜗牛的速度的确是很慢,因此就能理解了音乐中的黄鹂鸟为什么嘲笑蜗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理解音乐内涵,感受蜗牛的坚韧不拔和努力。
(三)多种活动体验,在活动中升华情感
音乐教师根据小学生活泼、爱动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渲染课堂气氛。同时音乐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广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活动体验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感知活动,体验课程的快乐。
例如:歌曲《秧歌舞》,上课前开始播放,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由舞动起来,让学生倾听、感知音乐同时感受跳舞的乐趣。教师对舞蹈动作全程亲自示范,针对个别舞蹈动作进行引导,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舞蹈动作要领。
在舞蹈艺术创作训练中,老师先给出一段舞蹈情节和背景音乐,让学生分成两组对这段舞蹈情节和背景音乐进行创作,每个学生创作一个八拍,最后根据舞蹈情节和背景音乐每组选出最适合的动作进行组合,编好后,由每组成员表演;在这个舞蹈情节和背景音乐创作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的过程,学生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一些创编的技巧后,就可以分组让学生尝试创作更深层次的舞蹈段落。
最后播放视频,让学生边欣赏边学习。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表演活动,爱唱歌的同学站在舞台中间唱歌,喜欢跳舞学生,为唱歌的伴舞,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活动体验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表演机会,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喜爱。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通过适当的歌曲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明确歌曲中的情感,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不断抒发,同时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不断地得到提升,从而让小学生能够在情感教学的背景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让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妙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措施[J]. 吴欣.华夏教师.2019(25)
[2]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孙晓春.新课程(上).2019(11)
[3]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J]. 贾辉.通俗歌曲.2015(11)
[4]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王琳琳.中国民族博览.2019(12)
[5]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 刘莉.教育教学论坛.20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