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乔琳惠
[导读] 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积极贯彻和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自主学习,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育和提升
        乔琳惠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小学  
        摘要: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积极贯彻和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自主学习,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育和提升。小学美术作为小学教学课程中的一门艺术类教学课程,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为探究切入点,分析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美术;应用策略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小学教学课程的艺术类学科,学校增设这一门艺术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认识美、了解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参与美术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发现美和创造美。想要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素养,需要学校教师在日常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小学美术的课堂学习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学习。实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效化,学校教师就要不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自主参与小学美术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美术之所以有它独特的鉴赏性和美感,在于每一幅美术作品都有自身独特的情景和意义,这远远比简单认识这一幅画要更有意义[1]。因此,学校教师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一幅幅美术作品,给学生讲解美术作品背后所包含的意义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通过学校创设的教学情景积极参与到小学美术的学习课堂中去。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参与的目光和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拓展美术知识和审美,让学生对于美术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教师大多都比较注重课堂教学之后的美术成果和形式,过分忽略学生自身对于美术知识以及审美能力的掌握程度,整节课程一直以一个切入点呈现给学生,这对于学习能力以及掌握能力高的学生来说可以勉强接受和适应,但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差、适应力不足以及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就非常困难,他们不能很好的集合一个美术主题或者一个美术意境进行思考和美术创作,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制学生自身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学生自身对于美术技能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进步。因此,教师就要结合这样的教学误区做出适合学生自身学习和进步的教学方法,合理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景,结合美术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美术的课堂学习中去[2]。
        例如:在学习认识大自然一节内容时,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大自然中的现象,并能发现其中的美。如:《叶子上的“小血管”》一课,课前请同学们搜集各种各样的树叶,自主观察树叶的不同造型、不同色彩、不同叶脉,从大自然中感知美,认识美。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各种感官的参与体验,营造趣味性教学课堂,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美术课堂学习,在学生自主完成美术作品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和有效提升[3]。
        二、结合表演形式,提升学生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不仅仅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它也可以将美术元素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而做到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4]。小学美术这一特殊性,就需要学校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多样化的美术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育。

例如:学习到年文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像学生展示年画、剪纸等文化特色,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给学生剪出一个“年年有余”等窗花,通过一张张剪纸和窗花向学生展示美术带给人们的魅力和美感,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和参与,制作出简单好看的窗花样式,由此可以将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相互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小学美术所带来的魅力和趣味[5]。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和安排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和家长一起共同完成本次美术的学习内容,从而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趣性,实现对学生美术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综合培育。
        三、小组竞赛模式,增加课堂趣味性
        学校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应不断转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制定合理有效地教学方案,增加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趣味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小学美术课堂的学习实践中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学校教师可以针对美丽的大自然这一话题让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和参与,引导和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大自然的魅力通过美术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从学生中选出几个平常绘画能力强、审美能力高的学生和老师一起作为小组比赛的评委,通过计时比赛的方式,呈现出的美术作品最好的为最终获胜者,与此同时选几个学生让他们自己发表一下自己美术作品创作的原因和背景,引导学生更好更直接对美术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水平。
        四、结合户外活动,激发创作灵感
        美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小学美术的教学不仅仅在书本和课堂上,还来自于大自然和日常中。学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春游、夏令营等各种户外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发现美和收集美,让学生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树叶、花瓣等事物,充分应用到小学美术课堂上的作品中,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参与和认识生活,让学生在游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6]。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技能以及鉴赏技能的一门艺术类课程,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起到启蒙和引导的重要作用。学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不断应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学些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结合表演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采用小组竞赛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与此同时结合户外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激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自身审美和鉴赏能力,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高效培育,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菊梅. 趣味化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9):0273-0273.
        [2]刘典. 浅谈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 新智慧, 2019, 000(015):P.89-89.
        [3]郑晖. 创意绘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名师在线, 2019, 000(032):P.71-72.
        [4]孙淑丽. 多媒体的直观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考试周刊, 2020(05):164-165.
        [5]张勇. 多元嵌入混合式教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32卷3期, 87-90页, 2020.
        [6]王红梅. 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2020(2):0127-0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