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朱田田
[导读]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朱田田
        山东省泰安第二十一中学

        摘要: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高低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便需要利用学生不同的特征以及个性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与学习习惯养成。尽可能的让所有学生都能从同一节语文课程中有所收获。其次,当代中学生的见识力和理解力是非常强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定的学习兴趣,在此,教师可辅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另外,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应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升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从教室里走向教室外,增加训练学生自觉自主探索有效的阅读方式。
        关键字: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创新阅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运用的方法有很多,既要因材施教,关注传统的阅读能力提升方式,又要探索创建新的阅读方法来适应不断更新迭代的教育背景变化。教师的素质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为学生创造出更优越的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实施因材施教方案,促使全体学生有所学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紧紧抓住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在不同程度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教师可借助阅读教学的模式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以此促进全体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是,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加试可以把将学生分为三组。阅读水平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分配在一组,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分配在一组,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待在第一组。然后针对不同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可以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下有所提升。另外,教师还应提倡多方式的阅读方法,增加阅读教学的方式的趣味性。学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方法阅读,阅读完后,老师再加以建议指正。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是灵活的,是不以考试为唯一目的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的环境下自然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树标杆的方式,让能力较强或进步较大的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经验,以学生的视角和经验为参考,加强学生之间紧密联系,让学生们互帮互助,更快地实现阅读教学成果。
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单元阅读提效率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达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大纲为学生量身打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循序渐进的学习阅读知识体系中的各个重点难点。这种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枯燥乏味的文字学习,它激发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审美之情。
        例如:教师在进行《背景》这一课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教学课件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培养与训练,以此让学生了解朱自清创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从而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与分析朱自清先生的作品。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通篇朗读,以此深入感受其中的知识与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视频来详细分析文章中“父亲”这一角色的特点以及人物刻画方式,通过该方法可让学生认识到深沉的父子情是多么的伟大。再如:教师在进行《民间文化》这一单元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云南歌会》、《端午的鸭蛋》等文章融合起来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以及多个民间文化氛围中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我国人民的智慧。同时,利用该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方式进行有效的掌握,从而深切感受到写散文叙事文章的方式与步骤。同时,在学生对其进行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词汇应用方法。以此为法,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生字词和立意表现手法,也对不同类型的写作题材特点把握的更为精确。


三、结合课内课外引导,实现阅读全面化推进
        在增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选材上,除了课本上的教材,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爱好,恰当地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在不脱离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觉地学习新知识和训练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课本上朱自清的作品《背景》后,教师可以另外推荐朱自清的其它文章如《儿女》、《荷塘月色》、《绿》、《匆匆》等。或者推荐学生课余去阅读其它著名作家的作品,像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美国著名作家阿兰.拉金的《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诺贝尔奖获得者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余秋雨写的《山居岁月》、《借我一生》、《千年一叹》等等。这些作品给学生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写作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大量阅读方法的训练,有效地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点,让学生自己收集抄写喜欢的诗词歌句,积累素材,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写作体系。只有课堂上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再加上课外读物阅读的辅助训练,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
        四、鲁迅作品的思想厚度:主题思想的模糊性
        首先教师要明白一个社会现象,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状态下,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一切欣欣向荣。这种既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当前初中生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时,会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一定的认识偏差甚至是误解。学生不仅无法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而且无法明白什么是“白色恐怖”,反动派为什么要“买周树人的人头”等。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这些知识上的认识不足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明白为什么鲁迅先生笔下会有那么多性格迥异的人。
        例如:教师在进行《藤野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可以从题目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先让学生知道,谁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干什么的,藤野先生是哪里人,为什么鲁迅要写藤野先生等等。经过教师一系列的讲解与分析之后,学生方能明白,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东渡日本学医过程中的导师,而鲁迅写藤野先生是为了对其表达尊重与爱戴。随后,教师可以对《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进行深入的讲解与分析,如:“鲁迅先生在很多文章中,题目和内容的范围设定较大,如《藤野先生》,题目仅仅说了一个人的名字,但是文章中却写了很多关于藤野先生的事情以及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这导致很多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很难理解,为什么鲁迅先生会歌颂这样以为老师呢?这就需要大家认真阅读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的也是以为老师,中国的老师,经过两篇文章的阅读与对比之后,大家方可得知,为什么鲁迅要写藤野。”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过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懂得,鲁迅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顺序的推移阐述自己的内心。如百草园对环境的描写有皂荚树等,这是一个孩子会特别留意的事物,而后来在描写藤野的时候,却没有了这种有趣的见闻。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自主探索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教师好的阅读教学方法,又离不开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努力。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情况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也要从根本上启发学生对阅读的喜爱之情。
        参考文献:
        [1]祁蕊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31.
        [2]吴蕾.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39.
        [3]杨献群.浅谈小学语文高段延伸性阅读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