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芳 李黎
河南省商丘市实验幼儿园
摘要:唱歌是在教授音乐时能够让学生感觉和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特强调:“人的声音是自然界的原始声音,而所有其他自然声音只是这种原始声音的遥远回声。人的喉咙是创造出来的第一种最纯净,最明亮的乐器。”唱歌可以使得幼儿发现音乐的美感,丰富他们的音乐表达力,并使得他们保持一生对音乐的热情。因此,如何教授唱歌,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年龄特征和对孩子理解程度的歌曲教材。同时,教师还需要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中创造一种情境,以激发儿童对唱歌的兴趣。由于孩子年龄还小,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但是由于年龄特点,自控能力不强,而且幼儿园的孩子一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直让学生反复唱一首歌时,很可能引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反感心理,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站在学生情特点的基础上来创新和改进教学策略,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效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就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
一、创建歌曲评估环境
当孩子们认真听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通过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来更好地体验歌曲中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无需表达过多的歌词,只需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孩子们带入歌曲的情境中,还可以引导他们自发地交流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看法。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为孩子们介绍音乐和歌词,还可以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学习唱歌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摇篮曲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教师轻声哼唱的同时闭上眼睛听音乐。欣赏这首歌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一种“这首歌非常好。”或者“我觉得我要入睡了。”的感觉,这就说明,孩子们体验到了摇篮曲的特点,并感受到了摇篮曲中的情感,这也可以增加他们对这首歌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的情境加深兴趣
歌曲由音乐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两者都是歌唱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认识歌曲之后,记住歌词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记住歌词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一般还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学生记不住歌词,又会很容易使得他们逐渐对唱歌活动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歌曲歌词的特殊性来创建特定的游戏情境,以便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记住歌词。表演歌曲时,孩子们说的歌词可以营造教学气氛,并在歌词中发展表达能力,它还可以帮助记忆轻松角色中的歌词。
例如,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卖早餐”的游戏环境,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最初以顾客的身份聆听老板的歌曲,然后以顾客的身份玩耍,最后以老板出售早餐的方式来参加活动。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记住歌词,一些歌曲还可以通过通过肢体语言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歌词,例如在Happy Pig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手指游戏让孩子们表演和背诵歌词变成了视觉动作,孩子们在演奏和朗诵时很快就熟悉了歌词,这为进一步唱歌铺平了道路。
三、指导学生唱歌方法
在唱歌活动中唱歌很重要,但是每首歌表达的风格和情感是不同的,所以唱歌时唱出的声音也不同,有些歌曲是温和的,例如,“ Willow Girl”表现出优美的柳条在风中摇曳,那么我们需要一个声音,所以也应该轻柔轻柔。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明亮的语言:我们应该像宝石一样唱歌,结合声音;一些歌曲生动有趣,例如“ Little Eggs”,“ Open the Door”。展示了鸡从外壳中出来时对外界的好奇和愉悦。唱歌时,他必须以欢快的声音和灵活的声音唱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明亮的语言的原因。
例如,我们的声音像是敲打的球,拍拍后会弹起来,或者教师可以说这就像是一只白色的小兔子在轻轻地跳跃。有些歌曲很强悍,例如,“我有点海军”。唱歌时,我们必须表达一个响亮有力的声音,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我们唱的每个字都像解放军的叔叔。一步一步走路非常有力。孩子们在唱歌时可以大声喊叫,还需要指导和唱歌,以便孩子们可以大声和有力地区分。总之,我们的幼儿园歌唱活动要求教师制定合理的目标,并根据学生的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并根据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特征并分析不同歌曲的内容,使孩子们可以在唱歌的同时感受到唱歌的乐趣和音乐的美。
四、艺术教育首先是通过艺术呼吸渗透儿童的生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孩子在接触音乐之前,有一个让它们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诗意的朗诵,带感情地讲故事,都是丰富孩子情感体验的条件。鉴于音乐本身的“多元文化和艺术影响力”,我们精心为幼儿园创造了一种艺术环境,以规范音乐教育。沉浸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自然会感知音乐的基本本性,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丰富感知体验并增强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创造艺术的物质环境
将现实与粉红色、草色、浅紫色和其他颜色作为基色相结合,使利用柔和的颜色来为学生营造一种温暖舒适的氛围,从而使孩子保持兴奋并激发对表演和创造力的热情。关注艺术教育的目的,充分了解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关注每一个细节,在走廊、楼梯等不同场所展现不同的音乐元素,处处充满艺术气息,让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氛围。每个班级都结合教师和孩子们的长处,根据教室的特点,开展了唱歌、跳舞等各种活动,并与孩子们一起制作道具和服装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二)优化生活音乐
仅在每周的特定时间进行音乐活动并不能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它也应该取决于整个幼儿园的音乐生活和音乐氛围。我们计划每天早晨上幼儿园时播放音乐,晚上离开幼儿园时,一年的内容和风格有所不同,以便父母和孩子都能感受到健康的幼儿园音乐氛围。同时,考虑到年龄的特殊性和儿童利益的需求,每个班级都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干预音乐,
例如,睡前的音乐应该是演奏沉静的、舒缓和温和的音乐;在运动期间,选择进行曲并感受雄伟的音乐。在听故事和读诗的同时演奏抒情和优美的音乐;幼儿每天都在音乐的氛围中会受到很好的音乐熏陶。
五、采取图谱的形式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形式便是图谱。我们可将抽象的音乐以图谱的形式,直观展现给幼儿看,达到音画沟通的目的。其中,图谱具有简洁、形象及直观等特点,并且其变化趋势与乐曲的结构相匹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可加强其对音乐特点的理解与感受。例如,在欣赏《赶花会》这首音乐作品时,教师可在音乐引子处将鸭子睡觉、起床以及整理等动作标出来;在A段,将合拍的鸭子走动动作标出;在B段,将每一乐句做的花开动作标出,并在乐句最后一个音符上面做一个花朵造型。通过借助图谱,可帮助幼儿对音乐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
总之,音乐欣赏活动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不断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才能赋予这一课题以新的活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梁毅超,张丹.浅析如何高效开展幼儿园合唱活动[J].才智,2018(21)
[2]郭鸿.“幼儿歌曲演唱”教学中翻转课堂的设计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8,32(04)
[3]王梅.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幼儿愉快的歌唱浅谈[J].才智,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