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君华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万第初中265200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情境教学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并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青睐。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直观情境、创设讨论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四个维度出发,全面地分析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路径。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课堂;运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和体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情感态度体验的优化,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情境教学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知识,实现全面发展。所以,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都需要以科学的观念和思想为指引,主动推进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革新,以构建更加科学和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启发点和活跃点,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营造出充满悬念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和探究。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彻底转变灌输式的教学策略和倾向,以语文教材课本的重点和关键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具体思维状态来设计出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找准时机来向学生进行提问,以实现问题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层面的矛盾和冲突,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让学生在欲望的驱使和驱动下,主动发散思维来展开对问题和知识的分析探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童趣》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先让学生们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待学生们阅读结束后,笔者再从课文中提炼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们对课文进行探索。提出问题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可以边阅读课文边思考问题,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不仅会促进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段时间后,笔者得出答案,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根据学生们的答案,笔者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答案。这样,笔者通过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巧妙创设直观情境,加快学生知识理解
直观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且具体,更有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从而对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来进行直观情境的创设。具体来说,教师需事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对语文知识进行加工和优化,再以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各种形式呈现和展示出来,使知识变得生动鲜活、课堂变得更加活泼,让学生可以在直观情境下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具备更加丰富的情感认识,更好更快地理解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以济南冬天雪景为主,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济南冬天雪景的美丽,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营造直观教学情境。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片,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随后,笔者再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一段视频,通过视频详细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笔者再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们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情感,体会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雪景。在引入信息技术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体现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直观感知。这样,笔者通过巧妙创设直观情境,加快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巧妙创设讨论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奠定教学基础
学习小组的划分是创设讨论情境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现这一点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和讨论过程中来。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知识结构等情况进行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在此基础上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将他们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此外,教师需选出每个小组的组长,由组长来明确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合作讨论的积极性,奠定情境教学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化石吟》时,传统的课堂模式比较单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更多教师在课堂中实施了小组合作教学法,但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分组环节中,教师会让学生们自由结组,这种分组模式会导致小组平均学习水平降低,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笔者针对分组环节进行了优化。如,笔者会提前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每个小组5人,为了确保各小组的学习效果,笔者会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致两名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这样,笔者通过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奠定了合作教学的基础。
2.精心设置探究任务,创设讨论情境
通常情况下,学生们合作讨论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要探究的任务,并直接影响到讨论的效果。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明确讨论情境创设的指向性,充分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用于合作讨论来展开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应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剖析,依据其中的核心内容来精心设置难易程度适中的探究任务,以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展示,直接创设出讨论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实现思维层面的碰撞和互补,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看云识天气》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带领各小组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们了解本节课程的内容,随后,笔者结合课文内容为各小组布置一些探究任务,通过任务来引导学生们讨论交流。任务下发后,笔者会给予学生们充足的讨论空间,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会在各小组中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这样,笔者通过精心设置探究任务,创设讨论情境,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巧妙创设生活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到生活中去,语文知识更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直接体现出这一联系,并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认同程度。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主动地观察、挖掘和搜集与学生生活经验、实际体验相关的素材、案例,与相关的语文课程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还原、创设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场景,将学生引入到熟悉的氛围中来,使其感受并体验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真正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笔者融入生活元素展开教学。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来说一说自己遇到过程的困难,然后,笔者再引出本节课文,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笔者通过巧妙创设生活情境,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教学实效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说,作为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与使命,端正教学的态度和观念,结合现实学情来尝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直观情境、创设讨论情境、创设生活情境,让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得到合理且巧妙地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语文课堂的生命和活力,不断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小伟.情境教学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1):119-120.
[2]王建.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