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昭平县委员会党校 546899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的总抓手。欠发达地区因为在乡村振兴中“先天优势”不足,如何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以广西昭平县为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从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乡村产业、做强乡村旅游、激发内生动力、培育乡村振兴队伍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昭平县作为“十三五”国定贫困县,“十三五”初期,贫困发生率高达18%,近年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12月21日,昭平县举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场新闻发布会宣布,7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77893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销号,昭平县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减贫目标任务。下步昭平县中心工作将转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昭平县作为欠发达地区,与其他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乡村振兴开展难度更大,挑战更多,要明确自身劣势,找准突破口和落脚
一、欠发达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缓慢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中央及时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战略性指导文件。根据文件精神,昭平县结合实际印发了《中共昭平县委员会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统筹部署昭平县乡村振兴工作。但党的十九大后,脱贫攻坚也进入攻坚期,时间紧任务重,对于昭平县来说,2019年还面临着整县脱贫的任务,所以县工作重心主要还是放在脱贫攻坚上,难以顾及乡村振兴。昭平县乡村振兴规划至今还未印发,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具体的实施方案、配套政策、监督机制、专项考核指标等都还没有制定,人员安排及配置上还没有明确要求。目前乡村振兴工作多是“见子打子”,缺乏系统性全局性,工作推进较为缓慢。
(二)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两者工作相互脱节
为系统推进乡村振兴,昭平县成立了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负责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但该机构因成立时间较短,人少工多,与各有关部门工作对接困难,特别是和县扶贫办之间沟通不够、衔接不畅、信息共享差,导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工作缺乏统筹,对如何有效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并在乡村振兴中继续沿用或持续改进完善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思路和做法。
二、欠发达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困难
昭平县作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经济发展滞后,历史欠账较多,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存在“两差”、“两难”、“两缺”。
产业基础差。一是规模小,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产业奖补政策支持下,贫困户发展了一定的产业,但这些产业多是个体家庭行为,如养鸡、养牛,种水稻、花生、玉米等,以自给自足为主,属于小农经济范畴,农产品商品率不高;二是持续性差,扶贫产业因特色不明显,后续管理服务不到位,专业技术指导缺乏,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差等因素影响,能长期向好发展的不多;三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近年来虽然昭平县各行政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取得一定成绩,但相较来说集体经济总量还是太小,而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面上村相较贫困村因为缺少扶贫项目及资金支持,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明显落后。
基础设施差。虽然在脱贫攻坚作用下,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但是村主干道路面宽度还是不够;断电断网现象比较常见;环卫设施配置不齐全,管理不到位。
内生动力激发难。在当前实施的乡村振兴项目中,主要还是以政府主导为主,村民参与率不高。等靠要思想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人才引进留住难。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公共服务水平落后,普遍存在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两难”现象。
人才缺。一是缺技术人才,如缺致富带头人,缺农业科技方面的专家;二是缺管理人才,村两委干部老龄化严重,缺乏年轻有活力有想法的村两委干部;三是缺乡土人才,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成为“空心村”,缺少优秀青壮年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资金缺。一是地方财政收入少,财政支出可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非常有限;二是社会资本参与少,现阶段进行的乡村振兴项目多是政府和村集体投入为主,社会资本注入少,于全县而言政府项目“僧多粥少”;三是外部支援资金少,现阶段乡村振兴无法和脱贫攻坚一样通过央企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对口支援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三、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一)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正确认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一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2019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9057元,解决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昭平县各行政村在发展村集体上持续发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截至2020年12月17日,全县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0.214亿元,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万元,超10万元的行政村有71个,超20万元的行政村有17个,超50万元的行政村有5个。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继续和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推动相对贫困问题解决。
2.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战略,要尽快出台昭平县实施乡村振兴的五年规划,要及时制定短期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方案及具体项目执行方案等,明确短期目标和任务,找准具体方向和工作落脚点。通过细化各项目标和任务,增强目标和任务的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的“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精神,在乡村振兴人员安排上做到尽早谋划。
3.建立健全常态化扶贫体制机制。2015年以来实施的脱贫攻坚工程,是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为特点的集中作战式扶贫,为了适应贫困状况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实现由集中作战式向常态化推进。建立健全常态化的贫困人口动态识别和监测管理机制,实现即时识别即时干预即时帮扶;建立健全常态化可持续的贫困救助机制,集中运用教育、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等帮扶政策,坚持“造血式”扶贫,强调贫困群众脱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继续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等民生保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对口支援机制,中航集体定点帮扶和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对口帮扶对昭平县脱贫攻坚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人才、产业、技术、卫生、教育等方面精准帮扶,近年来广东省财政帮扶昭平资金已经超过3000万元。在乡村振兴中要继续落实东西部协助和对口支援机制,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重要支撑。
(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明确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一要发展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推动小农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的有力推手,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在集体经营、技术指导、产购销一体化方面积极作为;二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倡导规模化经营,发展“大农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三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一批“农创客”,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四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在品牌建设、资源整合、技术指导上有效作为,增强特色产业发展活力,提高名特优产品打造能力。但又不能过于依赖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做大做强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一要强化品牌意识,近年来富川岔山村发展乡村旅游成效明显,其成功经验就是由政府支持,打造“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品牌,成功探索出“古村+美食+互联网”的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模式;二要挖掘地方特色,借助贺州全域长寿市招牌,充分挖掘昭平长寿元素、地域元素、生态元素,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三要善于宣传,宣传效果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作用极大。2020年5月贺州人的朋友圈被昭平县杨村的“鱼鳞坝”美景刷屏了,从5月到7月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杨村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杨村的“走红”,与它的宣传作用密不可分。杨村主动宣传与游客自发宣传共同发力,特别是游客在微信朋友圈和抖音的自发宣传,使得杨村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四)大力激发村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一要提高村民素质,通过开展宣传,组织文艺演出,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对村民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移风易俗和素质提高,进而增强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和认同;二要创新村民自治,成立理事会,由有威望的群众担任理事会理事。实践证明,理事会在推动群众集体事项解决上是能发挥有效作用的,八步区西南村新兴寨,可谓是贺州市村容村貌提升的典范,村容整洁、柏油路宽敞干净、地下污水管道全覆盖,特别是房前屋后村民自愿把土地腾让出来做绿化带,鸡鸭全部圈养,理事会在做群众思想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积极培养壮大乡村振兴队伍
政府要充分发挥引才留才作用,大力倡导年轻干部特别是农业科学方面的技术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通过提高驻村福利待遇,畅通晋升提拔渠道等解决驻村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积极培育乡土人才,炭冲村在乡村振兴中探索出了 “三驾马车”模式,其中“一驾马车”就是乡村振兴“顾问团”,此“顾问团”正是由村里的经济能人以及有声望、外出创业的成功人士等乡贤组成。他们不仅充当“政策解读员”“规划设计师”和“民事调解员”,由贺州市行知学校校长组成的顾问团还先后为炭冲村筹集了近300万的建设资金,炭冲村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土人才既对故土饱含着热爱和深情同时又具备较高的能力和实力,是乡村振兴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陈真.渝东南地区全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衔接的实施路径[J].区域经济,2020:159-163.
[2]高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再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0(04):49-57.
[2]李长生.云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0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