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2期   作者:杨荣辉
[导读] 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妨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杨荣辉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总校 066509
        在传统的体育课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一切行动听指挥,这种按部就班式的学习方式,忽视学生身心体能的全面发展,忽视个体差异,缺少生动活拨的教学形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妨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合理构建、巧选内容、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将在体育教学中发挥更高的优势,使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中学体育教学的独特性,把小组合作学习与体育教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一、研究目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对传统接受学习的一种革命,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近几年,在体育教学中,我对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与探索。
        二、研究方法
        1.教学分组:
        教学分组遵守一个原则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学生性别比例平均,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平均,而同组中学生的能力要有一定的差别。两组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新的动作,巩固学过的动作。
        2.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实验组分成8个组,每组5个人,分组时尽量保持各实验小组能力上的平均。
        构建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合理构建、巧选内容、精心组织,是提高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只有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条件,才能为学生个体、群体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同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体育课堂的特点,做到既针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又充分考虑合作学习的价值所在,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优化小组组合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在体育教学中,注意结合平时的教学观察和班级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个性特点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把学生搭配成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一组。这样“组内异质”的安排,充分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个人潜能、能力差异等,互相促进,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的同时为每个成员提供一个可以锻炼和自由发展的舞台;而“组间内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小组竞争的信心,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在立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组建原则的同时,教师还需时刻关注小组成员间的相容心理。所谓“相容心理”,它指的是小组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心理成分。

小组内成员心理相容可以为创造性的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气氛,使成员保持良好心境,有利于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学中,我注意唤起每个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除了在学习、评价上以小组为单位外,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经常在课堂上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投篮比赛、二人三足、跳长绳活动等;同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三、研究策略
        通过教学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法能不能成功运用体育教学取决于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否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使学生之间增进彼此的感情,并体会体育课的乐趣。
        应地制宜 ,扬长避短。在实际操作时,我们还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灵活选择,才能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我采用“灵活小组”的教学模式,按对武术操掌握水平高低来进行临时的搭配分组,让已经掌握武术操的学生和尚未熟练者搭配成一组,通过“兵带兵”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的同时,大大地缩短了全体学生学习武术操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探索热情和合作的欲望,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技巧《前滚翻》一课,课堂伊始我交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四大锦囊妙计:想—完成前滚翻的动作难点;议—如何完成动作;品—尝试体会,互相纠正;练—反复练习,得出要领。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积极参与,小组内自主学练,大胆尝试,课堂气氛既融洽又热烈。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自由快乐的小组合作学练过程中,互教互学,加深了对教学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品尝探索的艰难和快乐,成功的甜美和喜悦。 给充裕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只有给足自学、思考、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不断地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并对交流的问题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教学 《跨越式跳高》一课时,在学生对内容理解后,我让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跳得高?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跑得快就能跳得高;有的人认为正确的起跳动作是跳得高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巧,同时克服害怕的心理,我把课堂上的大量时间留下小组合作探究实践。孩子们积极参与,鼓励帮助小组成员克服困难,勇敢尝试跨越跳高。总之,教师要根据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学生的特点、组织情况来确定在小组合作的时间。时间不足,造成学生兴趣未尽,讨论问题不够深入;时间过长,则易使学生的讨论和探究的兴致点丧失。
        四、研究结论
1、合作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强调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竞争与合作兼容并存。
2、“合作教学模式”强调合作,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了竞争和个体兼容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共存能力。并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合作技能和意识。
        3、合作学习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环境。
        总之,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相关的知识,而且要求体育教师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把合作学习理论和技能技术的传授有效衔接起来。老师要擅于表扬和鼓励学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及时表扬讨论中有积极发言的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肯定讨论的结果。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互相帮助的精神,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提高运动技能,确保小组合作教学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