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张利娜
[导读] 合唱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
        张利娜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215341
        摘要:合唱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更利于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促进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持续增长。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讲究方式方法,看重时机选择,因此,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简要总结了几项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开始学会享受生活,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作为一种多样的歌唱形式及其重要存在形式,人们越来越欣赏不同声纹、高低音调磨合而产生的迷人嗓音。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声乐艺术训练,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个人魅力。  
         一、音乐合唱团队的组建及基本教学
  在专业语音训练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成立一个音乐合唱团。团队成员的音质、音色、声线甚至身高都要达到相互融合的状态。我们应该根据演唱音乐的类型来制定男女合唱团成员的比例。合唱队完成后,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首次对小学生进行正规的音乐教育,初步纠正和矫正自己的歌唱习惯和发音习惯。其次,小学生自身关注的时间相对较短,很难长期接受枯燥的专业训练,因此教学兴趣应提高。小学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模仿能力强。在合唱队组建初期,教师可以带领更多的歌手、带领歌手,让小学生先模仿、先学习。小学生对合唱中的指挥等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不了解,应给予相应的指导。
        二、专业的声音训练方法应用
   (一)唱歌姿势影响歌声
        小学生第一次接受正规训练时很难做到坚持一个姿势完成训练, 所以正确的唱歌姿势就成为声音训练课程的必修课程的,正确的姿势能够让人更好的发音,包括一个好的姿势够让生在训练时看指挥,才能够掌握好歌曲的节奏,一般在小学生中我们常用的合唱姿势有两种,一种为站位,一种为坐位。学生刚开始练习很容易用自己平时习惯的姿势去演唱,前期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培养好学生的演唱习惯。比如,小学生很容易在站立时昂头过高,肌肉紧绷,也容易有小动作,正确姿势坚持时间太短,教师在此时可以以身示范,并指导学生对镜练习,或者两个学生面对面练习,互相监督,逐渐加长练习时间,培养学生的演唱姿势习惯。
   (二)合唱声音训练的声音要求
        小学生在声音训练中往往不能找到音乐的音准与节奏,这时需要学生学会听歌认识乐谱的能力, 包括教师可以在初期进行领唱,给学生一个好的带领,包括合唱后期可能涉及一些声部的和声, 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全部领唱所以学生自己要先学会听歌。另外,演唱对于呼吸也有很多要求,小学生一般肺活量较低,教师要指导学生呼吸,包括唱歌时呼吸的深与浅都与正常呼吸不同,咬字吐字时要清晰,有时由于音乐音调影响文字发音,教师要指导学生念唱发音都要清晰准确。同时小学生还存在自己的个体差异性, 有些针对与声音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并没有出现在每个学生的身上,此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单独指导。
        三、提升声音训练的有效性
   (一)声线特色
        小学生的主要声线均为童声, 其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均处于童声前期也就是稚声期, 三到五年级学生的声音则为童声成熟期, 也就是童声期。面对不同音色的童声首先教师要做到培养学生对于和声的概念,并且音乐都会有很强的节奏感,调动学生氛围, 教师巧妙地利用不同音色和音乐的节奏感设定合唱节奏。其实声线细化起来,每个人的声线都不完全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色,并融入合唱团队,合唱中个人特色过于鲜明,会影响合唱整体,但是完全没有特色的声线,也不适合合唱团,所以指导教师要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调节,中和大家的声音,使之更加动听。


   (二)合唱歌曲选择
        合唱歌曲的选择是合唱演出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但是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适合通过合唱的方式进行演绎,尤其是小学生音色特殊多为比较清亮干净的声线,对于歌曲选择就更为特殊,包括给刚刚接受教育的学生选择歌曲时还应注意歌曲的内容、曲调。教师在选曲时可以选择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想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包括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合唱的流行音乐,以及积极向上的动画片歌曲。
   (三)技巧与兴趣融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一般是三分钟热度,这不是特例,而是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一味强迫学生进行练习,无论是演唱水平还是演唱技巧都不会提高,所以合唱必须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演唱的乐趣。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也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合唱队伍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形象,可以让学生参与选歌,参与站位彩排,养成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团队荣誉感,这样在练习时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练习时间。
        四、声音训练与作品的巧妙结合
        针对声音的训练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还是与歌唱作品的完美结合,声音训练的发声姿势要与实际舞台的站位结合,训练中的呼吸方式更与每个作品本身的节奏相结合, 好的声音往往在气息上让人听起来非常稳定, 在合唱中这一点就更为重要,因为合唱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增加腹肌和横膈的锻炼以及改变呼吸方式, 学会控制呼吸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学会这些对于小学生而言又肯定比成年人要困难,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进行小学生的声音训练,因为每个学生本身的肺活量也好,呼吸方式也好,气息的长短都不尽相同,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比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气息长短,同时要结合实际演唱曲目,把所学习的东西真正应用到歌曲当中。
        五、避免声音训练误区
   (一)声音控制
        很多优秀的音乐教育行业从业者都是非常棒的独唱表演者,但是独唱中的声音训练与合唱中的训练不尽相同,一个优秀的独唱歌者并不意味着能做好一个合唱歌者,很多演唱方式是合唱特有的。合唱和独唱一样在演唱之前要做好声音准备,开嗓,避免对声带的伤害,但是合唱中的呼吸方式是深且慢的呼吸方式,每个发音时间都是计划好的,这样能和团队成员起到良好的互动协作更好地完成整首歌曲,
        (二)吐字发音
        由于合唱人数的影响,以及声音分部的不同,合唱的吐字发音出现问题往往比独唱时更容易被发现, 尤其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本身这一群体就很容易相互影响发音, 当出现发音吐字不准确以及不清晰时一定要及时纠正,并且加以练习,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很容易形成固有思维,记住错误唱法。可在一发现错误时,进行声部单独演唱,或者个人单独演唱,找出每个人的发音问题予以纠正,从而达成更好的演出效果,也可在纠正发音时让同学之间相互监督。
        六、结语
        合唱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中,每个学校基本都会有合唱比赛以及合唱团, 合唱也在小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音乐审美以及艺术赏析能力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师更应该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以及完善演唱技巧及声音训练。对小学生的素质培养进行正面意义的影响,声音训练是进行合唱前必不可少的一项训练, 教师应予以其正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张凯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读与写,2017,14(27):192-195.
                [2] 洪英.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5,24(5):1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