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导读] 初中阶段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改革固有的、滞后的教学方法
        严国元
        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310023
        摘要:初中阶段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改革固有的、滞后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是时代赋予我们一线教师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我们必须将其落到实处。为此,本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经验总结、案例探究等方法,简单阐述了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之后,给出了具体的改革途径,包括翻转课堂,联系生活,问题追问三个途径,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更好的展开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给予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法改革;有效实践;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动态发展、变化的活动,随着学生的发展,教学事业的变化,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也需要作出一定的革新和完善,传统的说教式、传授式教学方法有着一定教学价值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现如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新教师,我们就需要立足实际,从多方面着手,在研读既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
        一、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之所以说,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是学生的需求。当今时代的初中生有着一定的学习基础,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单一、单调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诉求,为此,我们就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需求和诉求让方法更多样,让课堂更精彩。
        第二,是新课改的新要求。现如今,已经进入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对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扮演好主人翁的学习角色,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实现拓展延伸,德智并育,促进学生实现多元发展……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仅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努力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三,是课堂教学的需求。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很多教师在上课时,虽然教得很辛苦,但还是存在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教学方法单一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教师就需要对固有的教学方法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力求通过更精彩、丰富、多元的方法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
        1.翻转课堂中促进主动学习的实现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此时,相比灌输式的教学,更有效的是针对性的引导和点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还能够很好的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教师本位的教学姿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学习、探究更多的数学问题,我们教师则扮演好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帮学生答疑解惑,给出建设性意见和方法,以促进更优质教学效果的获得。
        例如,我在教学“因式分解”这一内容时,就在课前发放了导学案,让学生结合导学案的问题来自主探究因式分解的内容,明确什么是因式分解,需要什么方法,有什么具体的公式,之后我以(1)am+bm(2)a2-9(3)a2+2ab+b2(4)2ab-a2-b2(5)8ab+b6五个例题导入课程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先利用自己学到的因式分解的内容来解题,之后从学生不会的,错误的地方入手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学,这样的课堂,不仅学生能够主动的听,集中精力的学,而且效率高,效果好。


        2.联系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活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资源库,能够为初中生更快更好的展开更多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和素材,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加强对生活资源的筛选、应用程度,一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繁杂的数学问题简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获得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我们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将大人的想法、意愿强加给学生;另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的丰富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形式,如创设生活情境,导入生活中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应用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布置生活化数学作业……以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让其更好的参与其中。
        例如,我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内容时,就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着手:学校为学生选定营养午餐的过程中,通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两家公司,报价均是6.5元/份,且都表示会有优惠,但是优惠方式不同,甲公司表示按照报价的90%收费,乙公司表示购买100份以上的部分按报价的80%收费,请你们计算一下,看下选择哪家公式最省钱。学生在解决这一与自己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问题时,自然更主动,此时导入“一元一次不等式”,学生们当然会认真的听、学、分析,最终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问题追问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问题既是学生获取更多数学知识,掌握更多数学技能的途径和工具,也是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数学知识的桥梁,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也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问题追问就是在既有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展开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时,我们要重视问题,重视问题追问,努力将其落到实处,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确保所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可以解决的,对其学习数学有帮助的;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和支持,帮助其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就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ABC,a=3?b=4?那么请问c=?面对如此简单的问题,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c=5,此时,我继续追问:“c一定等于5吗?你们是通过什么判断的?”此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开始更加认真的回忆勾股定理的内容,此时有的学生说道:“老师,c不一定等于5,因为题目没有说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成立的。”“很好,看来这位同学对勾股定理仔细学习了,此时,我继续提出,假如题目中的△ABC是直角三角形,那么c一定等于5吗?”我的继续追问,引发了更多学生的思考,不一会,有的学生举手说道:“老师,c还是不一定等于5,因为题目没有说哪个边直角所对应的边。”可以说,通过我的问题追问,让学生对勾股定理成立的要点和关键点有了更深刻的掌握,达到了印象深刻的优质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更新滞后的教学理念,改革既有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是时代赋予我们一线教师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落到实处,但如何真正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几个策略就能够实现的,更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一个长期探索、探究、实践、总结的过程,本文所做的分析不够完善,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以此为参考,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有效的力量。当然,在日后的教学中,本人也会边学习边总结,边教学边研究,继续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国.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J]. 亚太教育, 2015(22):126-126.
        [2]陈清.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教研版, 2013(6):59-59.
        [3]丰静林. 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 10(012):90,104.
        [4]付远. 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 000(007):00161-0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