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预防对策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刘运杰
[导读] 摘要:工程建设领域是商业贿赂和职务犯罪的“高发地带”,也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热点。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31
        摘要:工程建设领域是商业贿赂和职务犯罪的“高发地带”,也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热点。近年来,媒体时常曝光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腐败案件,这不仅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的表现、特点、成因,找到预防对策,以期进一步预防和遏制工程项目建设中腐败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损失;预防对策
        一、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是以工程谋取私利。如:有的经营管理人员以企业名义私揽工程;有的将工程介绍或分包给自己亲朋组织的分包队伍;有的将企业的自建工程,变成与关系户的联营工程;有的与所谓的劳务分包队伍相勾结,超验超付,将超验工程款私分或侵吞。
        二是以工程物资设备谋取私利。许多工程由于其所处的地区条件或工程量较小,不具备招标采购条件,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的质次价高、有的以少充多,有的将供应商的回扣或者折扣据为己有。有的将本单位的设备外租,将租金私分或据为己有;有的将工程项目剩余物资或废旧物资擅自处理并私分;有的直接指定自己的关系户或亲友为工程项目材料供应商。
        三是借用经营活动谋取私利。如:借对外开展经营活动名义,有的长期大额借支并占用备用金;有的私设小金库,随意开支;有的借向甲方开展“公关”名义,顺便从中谋私。
        四是领导班子搞“制度腐败”,集体谋私。如:有的随意提高自己的职务消费标准;有的借用各种名义,巧立名目不断进行自我“奖励”随意发放奖金。
        二、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特点
        分析近年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腐败现象,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腐败主体正发生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腐败从个体行为向群体行为发展,窝案、串案越来越多;腐败主体不仅只集中于 59 岁或 39 岁,各个年龄段的人员都有,从查处的案件看,还有刚从大中专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员;腐败主体不仅只是握有较大经营管理权限的决策者,仅仅掌握一般业务权力的管理人员腐败也不在少数。腐败主体的腐败行为都与其职务行为密切相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突出。
        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和制度不完善,是项目腐败现象滋生的客观原因。企业外部建筑市场不完善、不规范,内部专业及劳务作业队伍、设备提供和物资配送体系不健全,在进行外部劳务、物资、设备分包、采购、租赁交易中,层层转包、分包。一些包工头、供应商为了获得机会和利益,往往瞄准项目部管理人员,采用种种手段,投其所好,诱惑、腐蚀、拉拢,致使项目管理人员产生腐败行为。项目管理人员中,吃、拿、管、卡、压现象不断发生,更有些领导干部利用权力干预和插手工程招投标活动,从而使腐败问题 更加复杂。
        2.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和监督的缺失,是项 目腐败现象发生的内在原因。目前,工程建设中绝大部分项目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这赋予了项目经理高度集中人、财、物权力。花钱“一枝笔”、用人“一句话”、决策“一人定”,项目经理的权力过于集中,很容易产生腐败。在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刚性的情况下,尽管对项目经理实行了激励政策,但当权钱非法交易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企业激励时,激励就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其分包、采购、结算等交易行为又缺乏严格地规范、有效地约束和监督,项目管理就容易出问题。管理混乱、效益流失、项目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管理人员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就易在项目上发生。
        3.不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关键岗位人员思想道德 防线不牢,是项目腐败现象滋生的主观原因。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经理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企业所给的工资和奖金,这种巨大的反差,极易诱发权钱交易。另外,社会环境中各种竞争非常激烈,既可激发人们的斗志和上进心,又可能激起一些人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违法违 纪,还可能诱发一些人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不良倾 向。工程项目管理关键岗位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环境,少数不注重廉洁从业和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理想信念淡化,价值取向移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经不起金钱、物质和权力的诱惑,最终滑向腐败的深渊。
        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预防对策
        1.引导管理人员认清腐败的危害。反腐败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不廉洁,就意味着腐败。腐败破坏生产力,瓦解凝聚力,削弱战斗力;腐败不除,改革难行,发展难促,稳定难求。出现一个腐败案件,可能毁掉一个人,毁掉一个家庭,甚至毁掉一个企业。腐败问题的滋长,是有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贿随权集”。腐败问题是伴随权力而产生和发展,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腐败,这是一条定律。因此,企业党组织要引导管理人员必须谨记:你得一分不义外财,就丧失一分人格;你冒一次风险,就失一分平安;你享受了一次非正当的物质刺激,就埋下一分隐忧。
        2.帮助管理人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强化学习。只有潜心学习,才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心才不会散乱。但有些党员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的不良风气对整个干部队伍是一种严重的腐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其次要真心奉行。只学不干是假学,学用脱节是痴学。只有把学与用紧密结合,寓学于行,以行带学促学,才能见思深刻,见解独到。真心奉行就是要坚定不移去做,始终如一地去做,真正使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为什么在环境、条件和面临的诱惑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有的领导干部却能保持廉洁,而有的领导干部却被糖衣炮弹打倒,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信念上的差别。做清官不易,须一生行为写就;成贪官不难,仅一念之差铸成。这就启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信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做到实信不疑,信心坚定。
        3.带动管理人员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各级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不到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想要功成事遂是不可能的。“享乐适应症”,意思就是得到了某种物质享受的时候,起初会感到心里很愉悦,但这种兴奋感很快就会消逝,就会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事,又会感到不满足,又会渴望别的什么东西,在获得后又会产生的更高的欲望,又会有新的不满足感。《史记》记载:“纣王为象著,箕子叹曰:彼为象著,必为玉杯,则心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后来的情形果然为箕子的“象著论”所言中。纣王从用象牙筷子开始,吃山珍海味,着锦衣九重,筑摘星楼,建酒池肉林,以致一路奢侈下去,最终落得个国破身亡的可悲下场。领导干部面对各种各样的物质诱惑,也时刻面临着内心深处的厌苦喜乐的人性缺陷干扰。对广大管理人员而言,就是要守住《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给领导干部划定的行为底线,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想知足之乐。
        4.教育管理人员保持清廉之心。“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贪婪的欲望,是一切灾祸的根源!贪自物欲起,祸从妄想来。病从口入,腐从贪起。不论贫富,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私之心、贪婪之心或邪恶之心,这是产生腐败的人性根源。所有腐败无不从贪心而始。现在社会上还多多少少存在一种羡慕腐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是目前腐败现实的真实心理折射,也是走向腐败的前期心理准备。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羡腐心理”的推动下,极易出现腐败行为的正常化、大众化、社会化甚至合理化。有一个经典公式:公共权力(物质条件)+腐败动机(心理条件)+腐败机会(制度条件)=腐败行为(结果)。这个公式里面,最关键的是心理条件。行为经济学提示了一条规律:就是人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时,常常会选取一个参照标准作为参考依据。人们通常不会过多地留意所处环境的特征,而是对自己的现状与参照水平之间的差距更为敏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对话《斐多篇》形容道:“心灵就象一架马车,它由驭者和两匹马三部分组成,一匹是听话的好马,一匹是不听话的劣马,驭者代表理智,好马是意志的冲动,劣马是无度的纵欲。当驭者和那匹好马合乎理性地结合,套住劣马的缰绳,心灵这匹马车便能在自律前提下健康奔驰。
        5.倡导管理人员正确对待荣誉。努力工作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天职,企业党组织在管理人员获得荣誉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其保持清醒,珍惜所获荣誉,把荣誉当作人生的新起点,而不是骄傲的“资本”。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在取得一点成绩之后,就志得意满,居功自傲,产生贪欲之心,就会使有功者蜕变为有罪之人。晚唐诗人杜荀鹤曾作诗,“泾溪石险入兢慎,终岁不闻倾覆声;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意思是说,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从诗的字面上看,行舟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似乎不合常理。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发现在这不合常理的现象中,潜藏着事情的本质。因为舟是人驾的,舟的载沉,不取决于路的平险,而决定于人的状况。溪险石危时,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无石处,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管理人员在职务提升、获得荣誉的时候处于顺境,也就是所谓的“平流无石处”,一定要特别谨慎小心,避免舟覆人亡。
        6.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抓住重点加强防范。现在党员干部面临着五个新腐败现象的考验。某市检察院对全国的典型案例作了一个综合统计分析,得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点”、“卡”、“节”、“情”、“谢”已成为当前职务犯罪的五大关口。点,即在经济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的提成、回扣、好处。“卡”即代币卡、购物卡、会员卡等消费卡的代名词。调查表明,在贿赂犯罪中,以卡代钱容易掩盖赤裸裸的金钱交易,贿赂双方都容易通过“卡”达到自己的目的。“节”已成为一些官员受贿的多发时期。调查表明,节日最容易发生贿赂犯罪,有约一半以上的贿赂犯罪是在节假日发生的。群众中流传一句顺口溜:“干部廉不廉,重点看过年”。“情”在这里主要是指“人情关系”。人情陷阱是横亘在每个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关口。许多领导干部被朋友、熟人攻破防线而走向犯罪。这种用金钱、酒肉和权力堆积起来的“友谊”,实际上在不自觉中构筑“断头台”。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如今的腐败行为变得越来越隐蔽,事后感谢的贿赂犯罪往往多于事先的贿赂犯罪。“谢”已成为贿赂犯罪的包装。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处理与私人老板的关系上,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拉拉扯扯的人保持高度警觉,保持距离。要知道这些老板大都是盯着你手中的权力,一旦今天收受了一点好处,明天就有可能是巨额贿赂,最后自然要为他们说话办事,否则就会被要挟,最终受其控制,滑入腐败的泥潭。当前,还有一些领导人员喜欢和“大款”、老板、包工头交朋友甚至称兄道弟,他们身边也确实围绕着这样一群人。对他们来说,平时交往的是这些“朋友”,经常请吃请喝、送钱送物、打牌潇洒的是这些“朋友”,最后害了自己的也是这些“朋友”。中国水利某工程局原局长湛世明在狱中这样后悔自己交友不慎:“在位时,他信誓旦旦,像一只温驯的绵羊讨我欢心;一旦东窗事发,他就落井下石,像一条疯狗要置我于死地。”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稀里糊涂进了别人的“笼子”,上了“贼船”。
        工程项目部是反腐倡廉的前沿,项目部的主要领导和关键岗位人员经常与各方面打交道,如何对待送上门的钱物,往往就在一念之差。“为官戒不清,掌权戒不廉”,关键是要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苏轼《范增论》中的一句“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引喻贪腐人生,可谓用心良苦,意味深长,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仔细体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提高自身修养水平,是维护党的形象现实需要,是捍卫党的纯洁性的迫切要求。建筑企业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做到政治上防变、道德上拒腐、经济上防贪、待遇上防奢。注意提高淡薄名利的思想素质。要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员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在群众中做清正廉洁的楷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