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安徽省宿州市 234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需小心严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保证了整个社会中的建筑主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详细分析如何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并简单说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问题及详细的解说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结构检测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程。为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有效缓解到用地紧张的问题,建筑的发展方向也逐渐转换成了建筑主体结构的模式。主体结构是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担任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工程工序较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特点
1.1合法性
为保证建筑的质量、保障人们的使用安全,国家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予以明确要求,实践工作应严格遵循《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以确保检测工作准确、规范地进行。这些特点无疑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了又一层保障,合法合规性得以体现。
1.2独特性
建筑工程区别于其它工程建设,无论是在规模、性能方面,还是在结构、性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而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结果,仅能反映该项工程的建筑工程质量情况,这也是检测工作独特性的实际体现。
2关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方法的制定
2.1关于检测抽样的必要性
关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抽样检测的基本原则是工程结构检测应选择同一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比较大的和施工质量相对比较差的构件。关于抽样的选择也可以根据检测的目的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例如面对一般行为下的普遍抽查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结构和它所使用的材料的类型进行抽查。而面对存在些许问题的建筑工程的构件进行抽查时,无论需要检测它是否符合建筑工程构件的质量标准,还是符合建筑物的基本要求,根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中的分类,会将一般情况下的较为常规检查中的检测的对象视为“一级项目”,并设置它的类别定义为A类,而在面对针对问题构件的检测中,会检测它的类别为B、C类,这样不仅照顾到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工作的特殊性,而且还完全尊重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所传达出来的精神。
2.2关于样板空间的确立
有关样板空间的大小一定要按照正常的规定范围,尺寸一定要经过具体测量的,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是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的随机检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同时也要和当地的工程部门及时联系,以此保证获得的信息得到及时地更新。所有数据参数一定要符合合理地科学要求,决不能擅自运用,一定要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准许之后,才能够具体的在生活中实施。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现状分析
3.1缺少健全的监管制度
为确保主体结构的质量真正满足相关标准,做好检测环节的监管工作必不可少。影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影响因素来源于多个方面,如材料问题、施工技术问题、工艺问题、环境问题等等,根据检测对象选择最为合理的检测方式开展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检测流程的高效性、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
但现实工作往往不尽如人意,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管制度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确保施工管理规范开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当前很多建筑项目都缺乏一个健全的监管制度,不仅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极度低下,导致主体结构施工以及质量检测工作的高效实施受到严重阻碍。此外,质量监管部门与施工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也是一项需要高度注意的问题,若两者在工作上没有达成一致,必然会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造成一定危害。
3.2质量检测的内容不明
检测内容不明是当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一个最显著的问题,不仅会大大削弱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也会给工程后续建设带来不利影响。这项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全面性,一些建设单位会对主体结构实施无遗漏检测,以核实各部分的质量都能满足相关要求。表面上来看,这种检测方式似乎并无不妥,但事实是导致在该项工作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非但会延误正常的工程建设进度,这种没有重点、侧重点的检测工作难以保证质量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第二,检测技术、检测方式与检测内容的匹配度较差。选择合理的检测手段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必要前提,对促进检测工作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但目前来看,由于检测内容不清晰、检测工作无重点所诱发的一系列不良问题众多,检测手段不合理则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问题,检测结果也难以成为衡量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参考依据,进而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第三,有些质检部门会在工作开始之前,提前公布检测内容、检测手段以及检测时间等,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这样一来,该项工作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为施工团队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导致蒙混过关的现象并不少见。
4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分析
4.1完善工作管理制度
想要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激烈市场竞争形势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完善质量检测工作管理制度能发挥决定性作用,相关企业应将这项工作快速落实,为开展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工作制度、检测标准等的设计和制定,应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工作方式、检测技术等,及时更新有关制度上的内容,确保其能为实践工作提供便利,切实符合我国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推动质量检测工作顺利、规范的开展。此外,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根据建筑行业当下的发展特征、检测工作情况以及技术建设水平,对相关要求予以相应的调整、补充和优化,为实践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4.2建筑工程主体的尺寸的检测
在面对要检测的混凝土结构时,一般要把检测的方向确定为混凝土构件的外观检测,例如对裂缝、脱皮、露筋等制定出具体的检测方式。可以通过用目测的方法或是用尺子量的方法进行检测,要做到测量的数据绝对的准确。而建筑工程主体的垂直角度是否规范,外观是否平整,轴线的尺寸以及建筑主体的标高等方面,待整体工程竣工后再观测一次,从而达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在垂直度的观测中,要在建筑主体结构完成后测一次,装饰工程完成后测一次,尺寸的检测手段和它的偏差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具体确定,只要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中发现构件受损的情况,一定要针对受损的部分进行具体测量,并且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相关报告中将受损的部分数据表明出来,以此为工程的施工提供重要的证据。
结束语
随着如今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社会中建筑主体的存在影响着社会各个阶段的人民群众,其坚固性与安全性都时刻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稳定。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监督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工作也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重要性,无形中保护着社会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无形中也提高了社会中建筑物的质量和品位。
参考文献:
[1]杨波.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20(4):197+199.
[2]王建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1):195~196.
[3]马小霞.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及防治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