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艳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优质护理新模式在孕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时段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在此期间至本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产妇为实验对象,共110例,按照分娩时间进行分组,前55例产妇为实验组,后5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接受产科护理新模式。根据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护理方式的具体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55%,和对照组的72.73%相比明显更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对比,对照组评分均低于实验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对于产前有焦虑、恐惧等情绪的产妇,应用产科优质护理新模式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降低剖宫产率的同时,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提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科优质护理新模式;孕妇;产前紧张;恐惧心理
前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妇在产科护理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提升,传统产科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产妇分娩服务要求,因此寻求能够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与舒适度的安全有效护理模式意义重大,以实现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产科护理新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护士工作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以人为本等现代化服务理念的贯彻落实,有效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与弊端,更利于临床工作有序落实。鉴于此,本次以110例健康产妇为例,探究产科优质护理新模式下的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时段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在此期间至本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产妇为实验对象,共110例,按照分娩时间进行分组,前55例产妇为实验组,后55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产妇的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30.6±3.6)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1.8)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1-41岁,平均年龄(31.8±3.8)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8.7±1.5)周。排除标准:不愿意接受实验的产妇;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的产妇。参与实验的所有产妇和家属均签订相关文件,产妇年龄孕周等基本信息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而实验组产妇接受产科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产前护理
在产妇住院准备分娩后,护理人员需要就妊娠期间注意事项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掌握妊娠前活动、饮食、用药注意事项,指导产妇进行产前活动和产前放松。此外,护理人员需要提前给予产妇心理护理干预,确保产妇在产前保持愉快的心情,缓解其面对分娩的紧张和焦虑感。
1.2.2第一产程护理
当产妇进入到第一产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令产妇了解分娩注意事项、自我调节技巧、分娩呼吸方式,叮嘱患者每2小时排尿1次,来避免分娩过程中出现尿潴留现象,提高产妇对分娩的了解程度,并为产妇提供易消化的、能量较高的食物,来为产妇补充体力。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指导产妇产妇放松心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分娩,具体可以在病房内播放舒缓音乐来分散产妇注意力,如果产妇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表现,需要增加与产妇的沟通。
1.2.3第二产程护理
当产妇进入到第二产程后,护理人员需要帮助产妇调节腹压和宫缩状况,引导产妇应用屏气呼吸方式和负压呼吸方式,在产妇用力阶段,需要鼓励和表扬产妇,安抚产妇的紧张情绪,尽最大限度让产妇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状况,同时理解产妇表现出来的不安和痛苦,具体可以握紧产妇的双手,并告知产妇产程进展。如果产妇出现了体力不足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为产妇提供易消化的、能量较高的食物,来为产妇补充能量。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新生儿出生时间和产妇宫底高度的记录工作,在产妇情绪稳定后安排产妇和胎儿见面。
1.2.4产后护理
在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需要评估其身体状况和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同时检查产妇是否出现异常迹象,如果没有则需要将产妇和新生儿送入到母婴病房内。在产妇体力恢复后,护理人员需要向产妇和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方式,并指导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产后修复方式、产后注意事项等相关事宜,同时为产妇提供易消化、高营养含量的食物。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产妇的产后心理状况,多与产妇沟通,多关心产妇,避免产妇出现产后抑郁情况。
1.2.5提高护理服务意识
改变护理理念,达到“三好三满意”原则,即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患者满意;医德好、服务好、质量好为目标,同时需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着装规范、标准化语言、护理礼仪等内容培训,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咨询,将产妇当做自己的亲人,改善传统护理理念。
1.3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护理方式的具体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
如表1所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55%,和对照组的72.73%相比明显更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
3讨论
分娩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自然现象,部分产妇由于对分娩知识了解不足和过于担心分娩结局,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加以调节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过激反应,不但会影响正常分娩,还会影响到产妇的妊娠结局,增加产妇出现产后并发症的概率,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在产妇分娩前和分娩中给予其优质护理。同时,产妇在产后也同样需要针对性护理,由于身份的变化和照顾新生儿的任务,产妇可能会出现不适应情绪,进而产生心理变化,甚至可能导致产后抑郁,不但会影响产妇产后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还可能会危及到产妇生命,由此可见,护理人员需要帮助产妇进行产后修复。
而产科优质护理新模式能够同时满足产妇的上述护理需求,护理人员也能够为产妇提供更加人性化、优质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同时增进与产妇的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于产科优质护理新模式,护理人员要为产妇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提高护理质量,优化分娩流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与心理状态也比对照组产妇高,表明产科优质护理新模式对自然分娩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和胎儿窘迫情况。
参考文献:
[1]宋婷.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人人健康,2020,(11):186.
[2]孙清焕.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8):285.
[3]邱良玉,许明军,丁武华,厉梅,张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5):129.
[4]吉俊霞.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20,5(02):158-161.
[5]周加花.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4):75-76.
[6]李春娟,王静,周淑英.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