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2月   作者:白雨
[导读] 学生的任何学习,如果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增加其趣味性及关联性。在数学学习上,运用课内外不同方式融合数学史教学,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

山东聊城市实验小学   白雨    252000

摘要:学生的任何学习,如果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增加其趣味性及关联性。在数学学习上,运用课内外不同方式融合数学史教学,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
关键词:数学史,生命成长,德育意识,数学素养
        在一次数学课堂上,一位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们每天学习的数学课有用吗?我只要掌握了小学的四则运算会算个账之类的就足够了。”自以为平时对学生的问题对答如流、巧簧如舌的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当时只草草的敷衍了学生了事。学生的任何学习,如果能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增加其趣味性及关联性。在数学学习上,运用课内外不同方式使数学史自然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
        一、充分利用“典型课”,适当选择数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小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史资源,限于篇幅的限制,书本上介绍这些史实的笔墨并不多但教师可充分发掘,加以利用。事实上,可大段介绍数学史的“典型课”并不多,教者就更不要吝惜时间,认为多做几道题似乎来得更“实惠”。其实利用好这些“典型课”,多花些时间进行数学史教育,通过数学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的进一步认识,训练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思考数学,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例如,对于分数这节课,有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言简意赅,将数的发展介绍如下: 古人类由于生活的需要很早就用自然数来计数,在生活中又遇到问题,三个苹果两个人平均分怎么分呢,从而引了分数。同样一节课,如果我们是这样介绍:同学们,你们知道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吗?原始社会的人们检查放牧归来的羊只数、打回来鱼的多少,计数方法是用树枝、小石头、贝壳、沙粒等;还可以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根据( 易经)的记载,“结绳而治”是把绳子打结,数字的多少用绳结代表。随着社会的发展,分数线又被阿拉伯人发明了。到建数时,又可以介绍瑞士数学大师欧拉、德国数学家高斯。比较下来,显而易见有目的地插入数学史更容易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对数的产生、发展印象深刻。
        二、“见缝插针”,使数学史自然融入课堂教学
        前面我们讲到了“典型课”如何把握数学史教学。对于“非典型课”可根据教材特点,“见缝插针”,在课前适时引入数学史。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写法时,可加入一小段教师讲解:孩子们,写数时一定要写阿拉伯数字,谁知道我们数学上用的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阿拉伯人?不对。对!是印度人发明的。谁能讲讲阿拉伯数字的来源啊?在大约三世纪时,印度人在生活中创造发明出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特殊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又到了大约十二世纪时,阿拉伯商人把这些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称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我们现在使用方便的数字就是从阿拉伯数字演变而成的。


通过听史料同学们明白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原来是印度人发明的。从而不但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见识,而且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合理选择史料、烘托德育意识
        固然,小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史,但教者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德育目标合理选择数学史,不应为了进行数学史的教育,而不加选择的滥用。在一节点评课上,一位老师在点评《圆的周长。》这节课时谈道:本节课,老师花了很多时间介绍了祖冲之的生平及其成就,介绍了祖冲之坚持真理的决心与恒心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后,为了在全国颁布《大明历》,他不惧皇上宠臣戴法兴、不惧皇上,用事实根据为大明历辩护,新历法最终得到实施;数学方面,在刘徽研究的“割圆术”的基础上,祖冲之不遗余力,经过日日夜夜的反复演算与实际操作,得出圆周率π取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等欧洲数学家计算出这一结果,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为了纪念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国际上把π就叫做"祖率"。在介绍祖冲之的史料时,关于历法方面明显是在堆砌资料。毕竟我们的数学教材主要是探究数学知识的,数学史的渗透应用在数学课上,就像浩瀚大海上一朵美丽的浪花,而不是整个大海。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虽然祖冲之先生已经去世十四个世纪之多,但他的能广泛吸收古人成就而不为其所拘泥、不遗余力、勇于创新和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永远是当代的我们应当学习的。教学以课堂为主,但课堂教学的任务不单单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同样,数学史的渗透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介绍历史上的人和事,更应合理选择史料,彰显德育效果。
        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数学史学习
        第一、课前演讲形式
        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由同学 轮流演讲,内容可以是数学史上的故事数学、数学名人传记、中外数学家的成果、著名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情况、数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等等。通过三分钟课前演讲,不仅使学生对数学发展史充满了好奇和热爱,而且同学演讲的内容越加广泛,不仅有数学发展史的故事,慢慢地地又涉及数学的不同方面,有数学与美学、数学与德育、数学与自然、数学与环境保护等等多元数学文化内容。通过这项活动,从学生开始被动地完成演讲任务,到逐渐丰富演讲的内容、让自己的演讲有声有色,这个过程恰是学生从各种渠道搜集整理,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文化的非常重要的过程。
        第二、课外阅读形式
        可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数学科普读物,如《数学史》、《数学大师》、《好玩的数学》等书籍,为了提高阅读效果,可以开展学生数学写作活动,撰写读书报告,使学生从书籍的宝库中汲取营养,提升了数学素养。
        但是在数学教学与数学史渗透的配合问题是日常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要处理好数学教学与数学史渗透之间的张力,数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形成“真趣教育共同体”,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