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王辉
[导读] 摘要:本文对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经验,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具体应用要点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建筑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身份证:34012319871220XXXX
        摘要:本文对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经验,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具体应用要点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建筑工程中的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建筑工程;
        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各类工程项目的自然地基也变得愈发复杂,要想保证地基承载力、稳定性等指标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就必须要根据工程实际地基条件、建设要求,对各种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应用,而钻孔灌注桩技术则正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1钻孔灌注桩技术概述
        钻孔灌注桩技术作为桩基础技术中的一种,简单来说就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地基土中钻出桩孔,并在桩孔中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最终形成钻孔灌注桩,以达到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等地基处理目的,目前多用于钻孔灌注桩基坑深度在7-15m左右的黏性土、砂土等各类土层,根据桩孔护壁的不同,还可具体分为泥浆护壁方式法与全套管施工法两种具体施工方法[1]。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相比,钻孔灌注桩技术具有着施工噪音小、桩体直径范围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但施工质量控制难度相对较大,通常不适用于以砂砾层、卵石等土层为主的地基,如果在混凝土灌注阶段操作不规范,还可能会因泥渣泄露而污染环境。
        2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2.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主要由写字楼、住宅楼、商业裙房组成,总占地面积为16405.63㎡,总建筑面积为152600㎡,其中地下建筑面积43100平米,根据建设单位所提供资料及相关建设要求,基础工程设计开挖深度为17.30m,整体呈近似矩形,基坑周长为450m,上部设一定高度的放坡,下部直立开挖。由于工程地基主要由淤泥及淤泥质土组成,因此为止水和防止桩间流土现象的出现,采用桩间单管旋喷桩。
        2.2施工准备
        在施工准备阶段,工程项目部组织完成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编制特殊工序施工方案、施工图预算等技术准备工作,并在现场设置总容积为100m³的泥浆池,按清单完成对各类施工材料、机械的准备。同时为做好施工现场生产准备,还提前按照设计要求对控制网进行了测量,并将各控制基准点与基坑支护测量控制点建立起来,完成测量控制点的保护工作[2]。
        2.3桩机就位
        移动桩机前先按照设计图纸确定桩心位置并做好钢筋标志,之后将护筒放置在标志位置上方,测量护筒内壁与钢筋标志间的距离,使其能够保持在护筒中心位置,如钢筋位置出现偏差应及时加以纠正,最后则将护筒内部的地表土全部挖出,直至护筒下沉至设计高度,再将护筒外部的余土压实以固定筒壁,重新测定钢筋标志位置,确定钢筋位置位于护筒中心后将其挖除。完成就位准备工作后,可直接将桩机制定位置,并利用拉线法对钻杆中心位置进行校准,确定钻杆中心位置后将机架与行走钢管焊接固定起来,在稳定状态下校正桩机桁架导引滑轮位置,使引滑轮中心能够桩心重合,之后再完成钻头安装操作。


        2.4埋设护筒
        在护筒埋设环节,本工程采用了NTS-320全站仪进行测量定位,并将轴线交点作为控制点,确定控制点后按照用直角坐标法完成放孔操作,放孔完毕后利用水准仪对桩位方向与护筒标高进行了测量,确定桩位方向距离偏差在20mm以内,护筒标高误差在1cm以内,均符合设计要求。由于护筒是由钢板卷制而成,厚度在4mm左右,因此为避免护筒外圈返浆问题,埋设护筒前先对其内径进行了测量,确定护筒内径超过钻头直径100mm以上后,正式开始护筒埋设施工。整个埋设过程相对简单,按规定将护筒埋设至指定位置后,对护筒位置进行了测量,确定护筒中心位置与桩位中心重合,且护筒深度、水平度、垂直度均符合要求,无需重新进行调整。
        2.5成孔
        为保证桩孔质量参数达到设计要求,成孔施工前施工人员专门对护筒标高进行了测量,并根据标高数值确定了桩孔深度,钻孔过程中则始终护筒内浆面高度保持在规定水准,并在遇到易缩径地层后,对泥浆比重适当进行了调整。钻孔结束后对孔径、钻孔垂直度、孔深进行了测量,确定各项参数偏差均在设计要求的误差允许范围内。
        2.6清孔
        成孔施工结束后,由施工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员等各方对孔径、土质等指标进行了复核,并在确定各项参数符合要求后,立即开始清孔工作,采用吸排方法分两次将孔底沉渣排除,其中第一次清孔时先将钻具提升至孔底0.5m左右并加大泵量,之后保持泵量稳定,并每隔10min串动冲锤,直至孔内无泥块且相对密度达1.2后结束清孔。而第二次清孔则是钢筋笼与导管下放完毕后进行,持续清孔时间在30min左右,测定孔底泥浆相对密度控制在1.15-1.2之间后结束清孔,并在30min内完成混凝土灌注。
        2.7钢筋笼吊装
        第一次清孔结束后立即开始钢筋笼吊装,吊装方法通常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吊装方法需要用塔吊将钢筋笼水平吊至钻孔外边处,之后将吊绳换在钢筋笼的另一端的吊环上,直立吊放到钻孔之中。第二种方法则需要利用桩机将钢筋笼平拖至桩孔口处,其余吊放操作与第一种方法基本相同。本工程中由于施工场地环境较为复杂,因此选择第一种方法进行吊装,并在两段钢筋笼的第一段放入孔内(露出1m左右)后,用粗钢管横穿和钢筋笼中,并支承在钻机架上再吊第三节到第一节顶上,使两节间分叉一个焊接长度,之后现场完成对纵筋与箍筋的焊接施工,最后然后起吊并抽出支承钢管,将焊成整体的钢筋笼放入桩孔底。钢筋笼安装完毕后对钢筋笼进行了外部检查与各项参数测量,确定钢筋笼外部无损坏,且垂直度、中心位置、标高均符合设计要求,之后对钢筋笼吊筋进行了固定,以免在混凝土灌注阶段出现钢筋笼上浮现象。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对于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来说,要想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规范性、有效性,仍然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对施工准备、桩基就位、护筒埋设、成孔、清孔、钢筋笼吊放等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准确把握。
        参考文献:
        [1]许宏志.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策略[J].城市建筑,2019,16(6):121-122.
        [2]张春华.建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探索[J].砖瓦世界,2019,(1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