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标”扣“素” 促进“教·学·评”一致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吴丽芳
[导读] 厘清测评标准即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教材课堂教学指向,探寻基于“教·学·评”良性互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阅读测试题设计。

福建省三明教育学院  吴丽芳

摘要:厘清测评标准即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与教材课堂教学指向探寻基于“教·学·评”良性互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古诗阅读测试题设计。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质量监测;测试题
        统编新教材古诗词入选数量多、覆盖广。以四年级下册语文为例,入选的古诗词有6首:《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此外日积月累入选《卜算子·咏梅》《江畔独步寻花》《蜂》《独坐敬亭山》等4首古诗。古诗入选数量比旧教材比例增加一倍,如何进行古诗阅读测试题命制考查学生的学习效度、阅读素养,以倒逼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改革呢?
        一、厘清测评内容的指向
        (一)课标与语文核心素养导向
        1.课标学段教学目标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四年级古诗词教学时,达到的保底目标。
        2.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
        (二)教材助学练习设计系统
        古诗词课文的课后练习,编者除了共性要求的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背诵、默写常规训练外,还会针对诗词的内容及语文要素进行“达标”导学系统设计:

        (三)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中针对四年级学生监测语文学科“重点测查语文基础、文本阅读、书目表达,识别与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与鉴赏,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习惯等”。 

        将“识别与推论、整合与解释、评价与鉴赏”这些核心要素整合在一起,基本实现了全面评价学生阅读素养高低即对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识别与推论)、为什么这样写(整合与解释),这么写怎么样(评价与鉴赏)这些问题是否理解。测查学生能否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取信息,根据明示的信息推论隐含的信息,能否从多个角度综合性地评价文本中的内容,如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情感态度、评价文本的整体质量、品味作品的语言、评价作者的写作技巧与语言技巧,鉴赏文本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是阅读素养测试的标杆,影响阅读测试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当然,质疑探究能力、想象(联想)拓展、连结运用等能力也被关注。
        二、精心设计阅读评价测试
        笔者试以《渭川田家》(节选)为例,融合教材内容、课标、语文核心素养、质量监测阅读测试框架、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层级维度设计以下测试题。
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川田家》用自然清新的白描手法描绘了独特和谐、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和四下第一单元“乡村生活”的主题比较吻合。
        1.初读整体感受诗歌的意象
        《渭川田家(节选)》这首诗歌描写的是(     )
        A.农村黄昏生活的景象。    B.城市黄昏生活的景象。
        C.农村早晨生活的景象。    D.城市早晨生活的景象。
        质量监测:识别与推论
        课标/语文核心素养:领悟诗文大意/语言建构、审美鉴赏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维度:理解
        2.细读把握诗中人物、细节、主题等
        (1)《渭川田家(节选)》这首诗围绕“归”这个诗眼,没有描写到的画面是(      )
        A.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   
        B.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     
        C.农夫们扛着锄头下地归来,亲切聊天。                  
        D.老人拄着拐杖,靠着柴门迎候归来的牧童。
        质量监测:整合与解释
        课标/语文核心素养:展开想象/语言建构、思维发展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维度:分析
        (2)下列诗句中,和《渭川田家(节选)》这首诗表达主题不一样的是(      )。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
        B.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    翁  卷 )
        D.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
        质量监测:整合与解释
        课标/语文核心素养:领悟诗文大意/语言建构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维度:分析
        3.品析古诗的语言技巧、情感等
        (1)这首诗语言朴素,纯用白描,自然清新,充分体现出大诗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是(     )。                              
        A.“浪漫主义”。 B.“豪放雄浑”。
        C.“忧伤婉约”。 D.“诗中有画”。
        (2)诵读这首诗歌,可以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简答题)
        质量监测:评价与鉴赏
        课标/语文核心素养:体验作者的情感/审美鉴赏、文化传承与理解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维度:评价
        4.在情境迁移中应用创造
        挑战题:
        你能仿照这首诗,点明时间、交代人物,以“盼归”为主题写生活中发生的一个片断吗?(读写一体)
        质量监测:整合与解释
        课标/语文核心素养: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语言建构与运用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维度:应用、创造
        5.在比异求同中统整分析
        挑战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比较三首诗,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质量监测:识别与推论
        课标/语文核心素养:领悟诗文大意/思维发展与提升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维度:分析(比较)
        在这样的古诗阅读检测体验中,学生尝试借助注释和关键词句,努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悟,追寻和理解作者创作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获得些许审美和文化的启蒙。因此,连结教材呈现体例,明确阅读素养测试内容维度和认知(能力)维度,依据课标和语文核心素养设计的检测,定会使教师进行古诗课堂教学改革,促进阅读、思维、想象和表达,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四年级阅读教学和测试改革的实践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编号:Fjjgzx19-086)
        附:
        渭川①田家(节选)
        [唐]王维
        斜阳照墟(xū)落②, 穷巷③牛羊归。
        野老④念牧童, 倚(yǐ)杖⑤候荆(jīnɡ)扉(fēi)⑥。
         [注释]:
        ①渭川:渭水。渭水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
        ②墟落:村庄。    ③穷巷:深巷。  ④野老:村野老人。
        ⑤倚杖:靠着拐杖。⑥荆扉:柴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