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习惯养成教育之思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钟林德
[导读]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有效思考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数学课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索更多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基于此,以下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习惯养成教育之思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钟林德    广西梧州市倒水中心小学  543000
【摘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有效思考习惯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数学课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索更多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基于此,以下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习惯养成教育之思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习惯养成教育;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65-01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相比较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教师一直都将理论知识的教学放在首位,因为课堂教学一直是实施数学教育的中心与关键,要想在有限时间内引导学生全面内化数学知识是一个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即便如此,只以数学知识为教学中心的教学行为却并不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甚至于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我探索的习惯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数学教学而言,情景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进而培养独有的数学学习习惯。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常常忽略了情景教学的重要性,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习惯。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常常以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中,这时候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结合数学故事,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在情景教学欢快的氛围下,学生更加愿意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中,从而学会去探究数学中更多的有趣的数学故事,从而更加容易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除了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寓言故事外,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善于自主创设情境,将有趣的故事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模拟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数学运算,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视线,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欲望。
        二、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倾听
        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是每个学生应该做到的事情,只有集中注意力,学生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识。此外,数学这一门学科的特殊性和逻辑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之上保持聚精会神的状况,只要稍一走神,若是教师突然讲到重要的知识点,那就会错过,这也就会导致难以有效地解决接下来的学习和习题。所以,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的良好习惯培养中,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倾听,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效率的保障。



        三、突出学生主体,培养思考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最为熟悉的学习状态便是在课堂上听讲,跟随教师的思路去学习数学知识,抓紧每分每秒去整合数学笔记,然后再独立背诵相应的概念与公式。但是,这种机械接受的学习行为却难以真正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还会让学生形成惰性思维。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及时在数学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及时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由此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就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教学中,由于本班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概念,且准确把握了乘法算理,所以笔者就要求本班学生自主思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此,学生要自主阅读数学教材,观察教材例题中关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分析,及时推测整十数、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式。接着,学生需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与算法,及时优化自身的数学认知,并由此完善数学探究结论。在此过程中,笔者会高度配合学生,在学生示意时帮助学生解惑,提供相应的数学课程资源。这一辅导行为就可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可促使学生全面进行数学思考。
        四、通过家校的合作机制,保障学生优秀习惯的养成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还应该是三方面主体的共同作用,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更好。而这三个主体分别是学生、教师以及非常被忽视的家长,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学生在学校里有教师对其进行监督,但回到家,学生就没有了教师的约束,容易变得更加散漫,对于学习会非常不上心,而此时,家长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家长在家里进行监督,从而让学生得到学校和家庭的合力控制,让学生更加自然地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即,通过家校合作机制,保障学生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中,有一个对于学习较难但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万以内的认识和计算”。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未完全形成,对于较大数的运算总是非常容易出错,所以,在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度上,一般都难以达到教师本来的教学目标,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有由于题型的难度,导致学生在课后练习题中产生畏难情绪,就对作业敷衍了事,这种做法对于学生数学上的优秀习惯养成的限制是非常巨大的,教师必须着手解决。
        结束语
        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和习惯首要目标就是,课堂内容要足够有趣,课堂氛围要足够活跃去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顺着这个思维去研究低年级小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显然会便捷得多。教师要善于将有趣的教学方法运用的课堂中,首先抓住学生注意力,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习惯。
参考文献
[1]纪宝元.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习惯养成教育[J].教书育人,2020 (07):51.
[2]杨秀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天津教育,2019(35):128-129.
[3]邱玉秀.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J].读写算,2019(10): 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