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梁蕾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作品的质量。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有效培养的,这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和教学。从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出发,从学生当前的学习心理和学科特点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想象力。

梁蕾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中心小学  山东  聊城  252115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作品的质量。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有效培养的,这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和教学。从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出发,从学生当前的学习心理和学科特点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想象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69-01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按部就班地为学生讲解绘画技巧,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美术创作实践,学生的想象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美术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创造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发展想象力,开展美术创作,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美术创作风格。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奠定学生想象力的基础
        美术是一门视觉性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多个门类,这些美术门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为学生提供美术创作素材的主要来源。想象画创作的基础是学生具备合理的想象基础,而小学生的想象基础往往源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具体意象。想象创作是在意象概念的基础上予以艺术加工,这意味着学生要有创作参照对象。要想使学生透过物体表象认识事物的内在关联,带领学生临摹现有的美术作品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渠道。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临摹的基础上提升观察能力,为创作想象画奠定基础。
        如教师在教学“流动的颜色”相关内容时,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动手调和两种颜色产生第三种颜色的技巧,并能够通过吹画这一技巧开展具体的想象创作。红、黄、蓝是美术中常见的三种颜色,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吸管,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彩颜料,毛笔,铅画纸等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而后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演示如何进行颜色的调和。很多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示的过程中,会亲自动手尝试调和颜色。在调和颜色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红、黄、蓝三种颜色可以混合出绿色、黑色、橙色等多种颜色。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何用调和的颜色开展吹画创作。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作品,发现吹出来的线条可以变成枝丫,那些分散的点可以描绘成树叶,等等。这些创作意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想象创作的灵感。最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开展具体的创作,引导他们临摹和改进自己的作品,从而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灵感。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想象的创新应用
        小学生缺乏灵感和想象力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学生对艺术创作的信心。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会让一些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美术等于画画”的片面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学生美术想象创作的局限性。


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意识到开阔学生美术视野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机会扩展自身的想象空间,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美术世界未知领域的热情,使其体验到想象创作的愉悦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如,教学“抽象雕塑”相关内容时,小学生对雕塑这一美术门类接触较少,因此,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部分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抽象雕塑作为美术实体表现的一种,是创作者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要素塑造出的美术作品,能够让欣赏者在视觉上直观认知、感受创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较为经典的抽象雕塑作品,如《浦江之光》等。这些抽象雕塑明显带有创作者的主观色彩,其浓烈的个人风格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激发学生应用艺术表现力进行创作的热情。随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应用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创作抽象雕塑,或者让学生尝试以画作的形式完成对雕塑外形的描摹。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抽象与物象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会尝试在抽象雕塑的创作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色彩也是非常具有艺术表现张力的美术要素,部分学生会有意识地在雕塑创作中应用色彩,进而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抽象雕塑作品。
        三、开展合理评价,提升学生的想象创作信心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监督,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小学生创作的想象性绘画一般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但其艺术表现力相对有限,其想象性绘画往往很奇特。教师的审美能力虽然成熟,但其审美观往往难以与学生的审美观相契合,容易打击学生的创作信心。对此,教师在进行想象绘画教学时,可以尝试优化想象绘画的后续评价环节,使学生的想象创造不仅能应用到相应的艺术创作中,而且能在作品评价环节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应用能力。
        如“心中的风景”这一教学内容与主题十分契合想象画力的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而后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这些图片。在小学生的认知中,风景往往是园林、建筑等物象的表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风景的基础上开展想象创作。在绘画创作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一次小型画展,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想象画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名字标注在画作上,随后以画展的形式邀请学生欣赏画作。学生在观看其他学生画作的过程中,会通过对比发现自身想象画作品的优势和不足,也能发现自身与他人想象构图之间的差异。此时,学生的想象力也会随之延伸至评价环节。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优秀的想象画作品。在投票环节中,由于每名学生的想象创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由全体学生投票选出的优秀画作较为符合学生当前的审美心理。此外,教师还可以让优秀画作的创作者分享自己的构图想法、应用到的美学知识等,让全体学生都能了解其想象创作思路。
        总之,小学美术课教师在培养想象力时,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当前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化艺术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对于小学生的艺术创作来说,想象力和艺术张力是可以同步运用的。教师应采取新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融入到美术学习中,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小学美术基础,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田玲.再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 (18):166.
[2]巩杨.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12):297.
[3]冯红丽.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新课程(小学),2015,(08):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