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1期   作者:张艳芬
[导读]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主题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社会热点、地域特点设计主题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精神发展进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艳芬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联合校  山东  聊城  252115
【摘要】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与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主题实践教学模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社会热点、地域特点设计主题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精神发展进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073-01

        基于主题实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学生可以产生探究的兴趣,而实践主题基本上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可以激发学生互动讨论的兴趣。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一、主题实践活动要适应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也会有个体差异。因此,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主题实践活动之前,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基于这一点,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个性化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在教学“动画制作”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应当结合高年级学生认知思维发展规律从形象到抽象过渡的特点,设计相应的主题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热情好动、注意力受兴趣影响大的心态特征,选择这一年龄段学生更喜欢的动画形象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关软件去绘制动画形象。因此,教师可设计“灰太狼的动画梦”的主题实践活动。首先用“椭圆”与“颜料桶”等工具在第一帧画上红苹果,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在第二帧画上绿苹果,之后教师便在时间轴上对这两帧画面进行反复点击,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动画的原理。其次,利用“橡皮擦”工具对画好的苹果进行擦除,带来苹果被灰太狼吃掉的效果;最后,还可借助更多图片素材去呈现灰太狼“逃跑”的动画,通过观察教师的操作,学生合作讨论具体操作顺序,并且理解其中“关键帧”与“空白关键帧”的区别,进而结合生活去运用相应技巧。基于“灰太狼的动画梦”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无论是在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是学习效果的提升方面,都要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具优势。
        二、主题实践活动要呼应社会生活热点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技术观念和价值观,尤其是信息道德、伦理、文化优势感悟与内化,进而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改善生活。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本身也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否则无法为学生树立榜样。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更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在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时,可以以这些热点问题为主题,引导学生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来探究问题。



        在教学“表格制作”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结合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设计“爱晚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可通过一段话导入主题:“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增加以及人口生育率降低,现如今总人口中年轻人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而老年人人口比例不断提升,将来一对夫妻除了要养育自己的儿女以外,还要赡养四位老年人,你们认为这样发展下去会出现怎样的弊端?”其次,教师给出一组数字:自2000年以来我国便迈入老龄化社会,到2022年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到了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7.9%……此时教师便可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信息,并用柱形图、饼状图等表格工具去加工其中的数据信息。最后,教师对教学任务进行延伸,围绕老龄化问题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结合科学数据去合理猜测未来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战略。如此一来,这些教学主题将会深深扎根在学生内心,不仅学会如何用表格去分析与看待社会问题,而且透过社会热点的主题实践活动从小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主题实践活动要融合地域特色与传统文化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不同时期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要求不同,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信息技术初级阶段的教学应以基本的入门技术为基础,以对信息文化的感知为目标,信息素养的培养着手点与落脚点都在“信息文化”,如果缺少“文化”内核,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更像是“计算机技术培训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时需要牢牢围绕“文化”内核,确保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有技术的传授,还要有文化的浸染,其中极具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能为主题实践活动提供素材。
        在教学“制作幻灯片”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PowerPoint程序的应用技巧,教师可设计出“最美还是我们的家乡”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插入的图片、文字、音乐,都要体现出家乡特色,能够代表自己的家乡。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幅当地的地图与一个家乡美好景色的幻灯片,要求学生合作设计出“家乡一日游”的路线,并且结合路线顺序去调整幻灯片。学生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下,很自然地就学会了对幻灯片的顺序调整、删除、切换效果等操作。又如,在讲解“Word软件”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设计“我爱古诗词”的主题实践活动,将许多名家佳作当作素材,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Word软件进行输入与编辑。在讲授如何在Word里面插入图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所输入诗词的意境去选择相应的图片,并结合教师所教操作方法自主进行插入。这种学科整合类型的主题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中必须掌握的操作技巧,也能对古诗词的意境主动进行感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主题实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体验、操作、合作,尝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主题活动中的问题,进而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确定教学主题时,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社会热点、地域特点等,设计有趣、可行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因“主题”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张志强.信息技术新颖主题的创设方法与实践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14):111-114.
[2]薛莹.基于主题实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2015,(24):32.
[3]朱茂娟.主题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4):10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