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正贤1 雒朝阳2 赵立3
1身份证号:32108719800925281X,陕西省; 2身份证号:610322199009252351,陕西省; 3身份证号:612522199003200836,陕西省
摘要:在土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提升建筑质量。混凝土结构由于长期在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与损坏问题,导致空间、功能和美观等方面的要求不能满足现代使用需要,结构整体可靠度也大大降低。但由于土地和资金资源紧张、拆建困难等原因,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尤为重要。论文介绍了常用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与加固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土木建筑;项目;混凝土;加固;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可直接影响到地区城市化建设水平。我国建筑用地资源有限,原有建筑工程施工方式无法满足日渐提升的施工要求,需建设单位在开展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期间,应用更加先进的加固技术,增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荷载性能,控制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进一步延长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
1.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研究
1.1加大截面法
该方法适用于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情况不同,相应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当原截面结构配筋不足时,应适当增加截面抗拉受力钢筋;当截面承载力不足时,应增加截面高度;当混凝土强度不足或者结构配筋较多时,应增加受压区截面面积;当构件需要全截面进行加固时,则考虑构件截面加宽和加高;当构件受剪承载力较小或者截面超限,则对结构构件进行斜截面承载力的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加固,通过增加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层厚度实现。新增混凝土层的最小厚度,板不应小于 40mm;梁、柱,采用人工浇筑时,不应小于 60mm,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时,不应小于 50mm[1]。
1.2外粘钢板/型钢法
适用于当梁、柱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需大幅提高或提高构件抗震性能的情况以及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或大偏心受压构件,但是对素混凝土结构构件和最小配筋率比现行规范要小的构件则不适用。外粘钢板或型钢时,要求待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实际混凝土强度不能低于 C15,混凝土表面正拉黏结强度不低于1.5MPa,并且正截面的受弯承载力提高幅度不能超过 40%,构件使用时长期环境温度不能超 60℃。
1.3粘贴纤维复合材法
适用于加固一般的受弯钢筋混凝土构件、轴心受压构件、大偏心受压构件、小偏心受压构件以及受拉构件,但是对于素混凝土结构构件和最小配筋率比现行规范要小的构件则不适用。当进行结构构件受弯加固时,应采取纵向粘贴纤维复合材于构件的受拉区;当进行结构构件受剪加固时,应采取进行封闭式粘贴或 U 形粘贴;当针对抗震加固时,应采取封闭式粘贴加固。
1.4高强度钢丝绳网片 - 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法
该方法主要是将网片与角钢或槽钢连接,并通过锚栓将角钢或槽钢与原构件或相邻构件锚固连接,然后张拉向原构件提供一定的反向预应力,使加固构件受到约束,从而提高其结构的受弯、受剪承载力及位移延性等。类似体外预应力技术。
1.5混凝土锚固技术
适用于一般钢筋混凝土构件,但素混凝土结构构件和纵向钢筋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的构件不适用。如果锚固新增的是悬挑构件,则原有结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C25,其他形式的构件不低于 C20;钢筋必须为带肋钢筋;黏结剂应采用改性乙烯基脂类或者环氧类[2]。
2.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操作流程
在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架构技术期间,需要对建筑建立结构整体的可靠性进行有效分析,重点关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材料质量、建筑整体承载力、材料及构件力学性能等内容,从根本上保障加固技术方案应用的合理性。针对所发现的材料性能与实际施工要求不符等情况,对材料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二次检测及评定,确保所收集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材料准确可靠,能够为后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方案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使用增大截面加固技术,借助套箍加固层,约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项应力,限制核心混凝土横向变形,从根本上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与延性,保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使用寿命。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上增加套箍设备,封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表面裂缝区域,确保裂缝开裂处的应力强度因子需要降低到 40% 左右,防止裂缝问题进一步扩展。通过将原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套箍构件结合在一起,可以切实提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体承载力、刚度,实现增强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效果的目标。在制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案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细致分析加工方案的经济性、安全性与适用性,保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2.2框架钢筋的施工方法
在进行钢筋绑扎的工作中,需要在绑扎搭接工作之前,分析不同等级钢筋的搭接长度值,之后根据搭接的长度,检查区域内的混凝土强度是否和钢筋的搭接长度相对应。如果发现混凝土等级比较多,就需要计算出钢筋绑扎接头都强度,并计算出具体的搭接长度。其次,还可能出现搭接的预留位置不恰当的情况,导致对接头的百分率造成影响。可以在相同的链接区段内,根据接头的中点,进行更近绑扎解耦的合理布置,避免过于集中或者过于疏散的情况,而且要遵循钢筋结构和性能的要求,尤其是要做好对结构梁和柱的钢筋搭接,并且要留出合理的搭接接头位置。对钢筋电弧焊接的工作中,必须要先对相同的施工条件进行模拟,研究钢筋焊接的施工工艺,并且根据严格的焊接要求进行裂纹、深度、焊缝、气孔、夹渣等情况的检查。从而确定最合适的容易,避免出现烧伤现象,做好对弯折角和轴线的控制,并且确定最合适的电极接触位置。
2.3混凝土工程加固技术方案对比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加固工作应不影响建筑正常使用,需要在制定加固技术施工方案期间,不断优化技术方案内容,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保障工程实际期间的综合效益。第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增加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式。该施工技术造价相对较低,新加的建筑结构与原有建筑结构能够更好连接在一起,使立面处理难度有所缓解。但由于施工方法切实增加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重量,在梁、柱等截面较大的情况下,难以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上下节点处理较为困难;第二,增加两层轻钢结构。与上种施工技术方案相比,增加两层轻钢结构方式的施工周期较短,重量较轻,工业化程度更高。但由于钢结构与下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处节点复杂,对现有结构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进行细节上的优化[3]。
2.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管理
做好施工工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训工作,要求施工人员能够正确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严格遵守核心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期间的各类要求。注重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人员可自觉遵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环节的操作规范,保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整体效果。
3.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很多,在实际工程中选择结构加固方法,确定加固施工方案时应综合考虑结构特点、可靠性鉴定、加固的效果、便于施工以及经济因素。同时,施工质量也关系到加固结构的安全性能,所以也要加强施工工艺、工程质量,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管理,按现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保证加固工程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应不断加强加固技术的研究,改进施工工艺,研发新技术、新材料,促进建筑行业加固技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益多,刘荣桂.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研究及应用综述[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91-94.
[2]窦本洋,高霏霏,王威,等.某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方法与工程应用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2):149-151.
[3]刘定果.关于建筑加固施工中植筋工程与粘钢工程的几点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3):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