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生活污水回收利用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1月31期   作者:彭鸾仙
[导读] 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作为一个城市的重点建设区,现今也在逐渐加快城市建设进度
        彭鸾仙
        533023197511010044
        摘要: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作为一个城市的重点建设区,现今也在逐渐加快城市建设进度,按照城市整体规划标准,所以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必须严格遵守分流制排水,然而现在的城区污水管理网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生活污水以及生产废水无法全部进涌入污水管网。同时,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缺乏相应的配套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导致区域内的污水和废水只能选择排入沟渠或河道,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有效改善环境,整治水资源污染,建筑工程生活污水回收利用已经势在必行。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生活污水回收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生活污水;回收利用
引言
        每种污水处理工艺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和要求,因此处理污水时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忽视污水排放特点,而是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遵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范,各污水处理系统也应根据不同污水水质、水量及相应标准选择投资少、效果好的工艺。
1、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生活污水源主要是餐厨污水、厕所污水、畜禽养殖废水以及洗漱废水等,其中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村。由于农村建筑比较分散,导致污染源面广,不易集中处理;由于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生的污水量也在上涨。2016年调查显示,我省80%以上农村、乡镇都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装置以及回收设备,甚至一些偏远的山区根本就没有污水处理装置,还一直保留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一些养殖污水在雨天会随着雨水的冲刷流经河道,渗透地下,污染地下水源,危害人们健康。此外,一些农村、河道、池塘黑臭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加上农村资金有限,技术力量薄弱,一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无法建设,实用技术难以应用,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缓慢。我国的农村生活污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治理。按照我省乡镇已有经验,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每户居民需要投入大概1万元资金。由于省级财政对项目补助资金有限,单靠市县两级资金压力比较大,如果这些资金全部由居民承担显然又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由于资金短缺难以满足目前农村环境改善的需要。我省各个乡村人口以及社会条件不同,每个村庄对污水处理的认知度与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果所有地区都采用一样的污水治理技术,难以实现理想的治理效果。同时,由于部分污水治理技术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应性比较差,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污水收集、排放等问题,大大降低了污水治理效果。此外,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差,经济水平低,很多高学历大学生纷纷选择在城市发展,农村缺乏相关高层次人才,直接影响了农村污水治理的发展。
2、设备特点
        针对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生活污水水量少、水质相对稳定的特点,为了便于使用和管理,整体系统采用装备模块一体化,配置A2/O-MBR膜生物处理工艺,兼顾有机物、氮、磷的有效去除。膜出水悬浮物很低,经紫外线消毒后可直接回用于喷洒、浇灌和冲厕。具体处理流程为:场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自流进入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污水首先进入格栅井,截留较大杂质后,进入集水池缓冲。缓冲后经泵定量提升进入生物处理系统,通过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的新陈代谢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利用内循环完成硝化-反硝化除氮。经微生物处理后的混合液进入MBR膜组件池进行泥水分离,清水经消毒后回用于场内生产。少量生物污泥定期环卫车外运。经该设备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A标准,可直接排放地表。
3、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生活污水回收利用
        3.1人工湿地处理
        人工湿地是一项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操作简单的废水处理新技术,适用于乡镇生活污水处理。

其原理是利用湿地中耐水性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使污水在生物和土壤共同作用下达到净化效果。其适用于乡镇污水处理的常用类型主要是垂直流入人工湿地系统。垂直流入人工湿地系统工艺流程:污水经过初级处理后通过配水系统流入人工湿地地床基质,污水在基质表面以下流动,同时附着在湿地的植物和微生物可对污水含有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和分解,污水达到排放要求后通过集水系统排放,此系统对氨氮的净化效率在80%以上,污水处理效果可达二级生化处理效果,且运行费比一般二级生处理低一半左右。
        3.2污水中磷资源回收
        磷是地球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元素,而存在于磷酸盐矿物或生物化石中的磷又是地球上不可自然再生的有限资源,近年来国际磷矿石价格一路飙升,较10年前翻了6番。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陆地磷矿产资源日益匮乏,而水环境中的磷含量却过高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拮据的资源与环境现状推动了以“回收”代替“去除”的磷资源循环利用理念的快速传播,更多的科学研究关注并实现了磷资源回收技术取得实际应用。结晶法回收磷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磷回收技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得废水中的磷以鸟粪石的晶体形态沉淀并加以回收利用。尝试采用鸟粪石结晶法回收废水中的磷,研究了pH及结晶条件对鸟粪石纯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pH为8.0~10.0(当磷初始浓度小于50mg/L时最佳pH为9.5~10.0;当磷初始浓度大于50mg/L时最佳pH为9.0;当磷初始浓度高于150mg/L时最佳pH为8.0~8.5),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互一致。将结晶法除磷与反硝化除磷结合,在化学沉淀过程中添加适量一定级配的石英砂作为结晶晶核,在进水TP的质量浓度为3.76~15.68mg/L的情况下,通过A2N-SBR工艺增加两级诱导结晶柱,磷的结晶回收率达到80%以上。
        3.3微滤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微滤技术常用的材料是微孔陶瓷,这种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微孔的孔径一般介于0.5—450чm之间,微滤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与饮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处理生活污水时,能够有效拦截和吸附水体中的SS以及各种胶状体,同时,将污染物自身携带的病菌阻止在外,处理效果较为明显。在深度处理生活污水时,分子直径大于陶瓷孔径的物质被截留陶瓷表面,而小于孔径的物质被吸附在陶瓷孔道内,而且处理过程不受酸性环境与碱性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4反渗透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能够去除流水中的无机盐、胶体颗粒及有机物,由于该技术具有能量消耗低、环保无污染、工艺技术先进、操作流程简便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序当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生活污水回收利用进行分析,依托建筑工程生活集聚区域的特点,根据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要求,对区域生活污水回收利用的方法及时调整。实践表明,该设计的方法具备极高的有效性。设备可以标准化,治理效果稳定,解决环保方面的管理痛点。
参考文献
[1]马宁,廖日红,王培京,孟庆义,李其军.未来城市污水处理厂关键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展望[C]..北京水问题研究与实践(2018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60-67.
[2]黄文芳.一种生活污水回收利用一体化处理装置[P].CN208883662U,2019-05-21.
[3]童其奋,汪建明,陆大根,王伟,朱晓峰,冯燕,童丽娜.一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处理工艺[P].CN109759201A,2019-05-17.
[4]童其奋,汪建明,陆大根,王伟,朱晓峰,冯燕,童丽娜.一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处理系统[P].CN109759202A,2019-05-17.
[5]徐丽斌,牛嫚莉,李佳宜,王璐,王鸿禄.一种生活污水快速处理回收利用装置[P].CN109734209A,2019-0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