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摘要: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新实践,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起着团结和凝聚群众、助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基层党建来引领社会治理,以此来形成整体性的治理结构,从而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本文以新时代为背景,通过对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关系的剖析,概括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梳理出了当前党建引领的局限问题,并进一步对如何更好地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进行了路径探索。
关键词: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逐步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提升社会治理的总目标,而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新实践,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起着团结和凝聚群众、助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基层党建来引领社会治理,以此来形成整体性的治理结构,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党的灵魂所在,可以促进社会治理的进一步提升,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治理问题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来促进社会的安定久安,解决社会治理当中的一些基本矛盾,是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上的创新,通过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系列规划,可以提升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一)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实现“治理有效” 的根本保证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工作,在联系基层群众、服务基层群众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开展党的各项工作任务方面有着战斗堡垒的作用,致力于推进社会的长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等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能力和执行能力,才能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的建设,充分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二)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是牢筑国家治理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基础工作,可以有效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质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要加强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矛盾的不断突出,国家治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新矛盾、新焦点,如何在新的矛盾问题下建立国家治理的新局面成为现阶段函待解决的难题。在这个时期充分利用基层党建的工作创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牢筑国家治理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三)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党的领导在治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在党的一系列工作报告当中也一直明确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体现,应不断发挥出党的组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党的组织力量,采用具体的党建工作来有效发挥基层党建对社会治理的具体作用,时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广泛联系,不断完善和发挥出党的积极作用。
二、当前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不够完善。
在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部分人员还没有完全转变观念,无法充分认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形成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理念。一些工作人员还是依旧采用之前的工作方式,缺乏对党建工作的整理思考,没有大局观念,还停留在之前的工作理念上,改革创新意识淡薄,缺乏对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之间的辩证思考和科学引领,理念意识不够完善。
(二)动力不够深刻。
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组织涣散、领导力不强等问题,党组织的领导力、号召力、组织力决定着党建工作的成败与否,是基层党组织的动力所在,因此党组织动力不足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一是由于基层党组织本身的组织力不强,二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局限,常常出现应付的性质,对党建工作缺乏深度的思考,使得工作的实效性大大减弱。
(三)方式不够多样。
当前开展的基层党建工作的模式大多比较单一,主要以一些平台活动为主,自主创新的程度不够深化,对社会治理当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挖掘比较缺乏,在组织群众,宣传引导、矛盾化解方面的新思路不多,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缺乏机制性和系统性,都以比较零散和随机的活动为主。
(四)系统不够完善。
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缺乏系统化和机制化,这是由于在一般情况下,相关基层机构在社会治理中都处于主导角色,常常出现权利小,责任大的情况,而这些机构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够,从而导致了在社会治理当中和群众开展工作时的融合度低,沟通协调难度大等现状,使得在发挥基层党建作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不强。
三、新时代背景下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
(一)完善党建引领的理念。
党建引领理念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形成一张上下联动的网络,解决力量涣散的问题,形成大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格局。采用绩效考核、专业锻炼、外出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各个领域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对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有概念上的了解,明白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理解其中的内涵,把握自身的工作实践。
(二)加强党建引领的动力。
应当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改革转化,充分彰显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统筹资源、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组织群众、宣传政策的作用,不断地激发出党建的内在动力,发挥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培养一批素质较高、工作有干劲的工作人员,优化服务品质,解决困扰群众的实际问题,不断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三)拓展党建引领的方式。
打破基层党建的传统模式,统筹各方资源,不断开拓党建引领新方式。通过各方资源的不断整合,加强引导融合,促进各方组织共建和资源共享能力的提升,以满足社会治理的多元需求。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要整合各级党建信息平台与政务信息平台、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等,推行“大数据 + 党建服务”“大数据 + 社会治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等改革,强化大数据分析研判,推动基层党建引领落地落实。”
(四)搭建党建引领的系统。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长时间的运行需要有一个健全的体制机制来保障。首先应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进展,处理好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细化具体的分工与职责。其次要形成联动机制,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通力合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主动补位。还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格监督责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要形成合理的奖惩机制,对于好的做法应大力宣传,形成系统,从而推动党建引领的不断提升和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8.
[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3-13.
[3]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报,2010.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J].党建研究,2018,(12).
[6]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01-11(001)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