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富
湖北仙桃和平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记得前段时间读过一段文字,大致这样说: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动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还没开放,你也不要生气,没准你家的花就是一棵铁树,铁树不开花,开花惊艳四方。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多么美好的一段话。这是老师们在介绍经验时讲得最多,最得意,最有鼓动性的一段话。很多老师听后,就觉得,是呀,我们为什么那么着急呢?为什么不能像经验介绍者那样静待花开呢?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静待花开,原来指等待美好的爱情,等待美好愿望的实现。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讲,静待花开的本意是反对拔苗助长,是指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去过早地要孩子去做和生理发育或者认知不匹配的事情;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的特性,不要试图让仙人掌变成玫瑰;要我们做好园丁该做的工作,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晚,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他的意思是说,教育学生就像种植农作物、种花一样,需要各种条件,需要一个较长的成长周期,需要耐心、爱心,缓缓养成,不可急于求成,要静静等待。
静待花开说的可不光是等待。静待花开是对结果的不强求,但不是过程的不作为,相反,它更需要默默耕耘,细心培育。在“静待”的过程中要做很多的事情,花才有可能开。
首先,静待花开时,要为花开提供合适的土壤和适合它生长的环境。良好的班风、学风就是他们生长、开花的合适的土壤和环境。培养一个团结、充满正能量的班集体,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培养学生进取、向上、勤奋、刻苦的精神。教育者就要花一番心思,比如,如何通过班会、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增强班级活力。如何通过谈心、谈话,进行思想交流,达成共识。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如何通过班级班规,约束每个成员的行为,使之步调一致,令行禁止。这些工作做好了,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就基本形成。
在这样的土壤里,在这样的环境中,花才有可能开。而这些优化班风、学风的过程,都需要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甚至是工作之余还要默默工作,辛勤劳作的。
其二,静待花开时,要为花开提供丰富的营养。教给学生应有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是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营养。教育者教给他们文化知识,是职责所在,也是家长、学生之所求,义不容辞。因此,教师们不断学习,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倾心教学,认真上课,细心批改作业,精心评讲,耐心辅导。千方百计让自己班上的花开得艳丽耀眼,这更需花大工夫。
不过,在这里想要说的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有的老师甚至班主任只管教学生知识,只管布置大量的作业,挤占学生课余时间,搞大水漫灌,题海战术。真应了“分,分,老师的命根”这句流行语。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总认为一俊遮百丑,总以成绩论英雄。于是,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成绩好,老师不会把我怎么样,骄横一点也无妨,违一点规也无事。对父母不尊,对老师不敬,对同学无礼。有的学生不堪负重,厌学、厌世,走极端。尖子生自残、跳楼的消息时有耳闻,给学生、给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遗憾。由此看来,在静待花开的过程中,不仅耕耘辛劳,还责任重大,也不能顾此失彼。
当然,想让花开得惊世骇俗,是每个教师的追求。但切不可一味的浇水、施肥,使之营养过剩或者说营养单一。一旦营养过剩或者单一,就会长出多余的枝杈,哪些娇生惯养的毛病就出来了,有的经不住任何风雨。长期花营养过剩,不仅根易腐烂,花易凋谢,同时还易招惹病虫,非但开不出绚丽的花,甚至连花骨朵也难长成。这就需要我教育者在浇水、施肥的同时,注意随时根据情况进行剪枝,压枝。
要避免营养单一,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以思想道德的滋养。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告诉他们为什么而学。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我们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其三,静待花开时,要为花祛病杀虫,强健肌体。前面讲过,长期花营养过剩,不仅根易腐烂,花易凋谢,同时还易招惹病虫。因为他们营养不均衡,造成有的发育不良,畸形生长;有的过于娇嫩,免疫力下降。
再者,花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沾染上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坏毛病,思想受到腐蚀侵害,处于枯萎凋谢的边沿。这时候,我们教育者就更不能“静待”了,要主动出击,心明眼亮,手疾眼快,灭掉侵害花朵的害虫,保护这稚嫩的花。如果花朵已经带病了,我们要家校结合,对症下药治病,有的还要下猛药,才可能除掉病根。要不然,这花即便不枯萎凋谢,也可能开成诱人的罂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关系爱护的同时,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教育惩戒。该批评教育的要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