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波
湖北省郧西县涧池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600
摘要: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科任教师,面对学生装叫苦连天的题海练习,代表家长和学校也深感其弊端种种;究其根本,窃以为从以下方面加大改革措施:其一、要加强政策和教学措施的广泛宣传;其二、复习和练习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三、要让学生在校全面发展,不可偏科;其四、改变对学生和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标准;其五、让学生给自己切实定位,量体裁衣,各尽所能。
关键词:海量做题 负面影响 课改尝试 跳出来
正文:
在当前教学条件和教学法形式下,为上一级选拔人材、谋求提高教学效率而采取的一种正确措施——高考和中考。从现行的大局上看,是一种积极而有效手段,暂时还没有更科学的方法去取代它。
但在一些家长的传统观念里,因望子成龙心切以及虚荣心作祟,总以为其子女能考入名牌学校,能够出类拔萃,就显得有面子,否则便脸上无光、于心不甘,这种虚荣心给青少年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同时因为家长的过高和偏激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不得不使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能通过海量做题以图在考试时能够巧遇做过的习题,投奸取巧,借此来提高考试成绩。[1]
海量做题和盲目攀比导致恶性循环,造成教育诸多负面影响:
其一、为了应对上述这种侥幸心理,以求得考试公平公正,每次高考、中考的命题人员总是这资料不能用,那资料不可用,翻箱倒柜,煞费苦心避免出现与海量做题题型相同的命题,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题型也越来越难,越来越拐进怪胡同,发展最后,就从许多诸于《读者》之类的杂志上找题,以至学生装也天花乱坠地乱买学习班资料,甚至是捕空捉影,花钱无益,形成恶性循环。
其二、由于海量做题,家长、学生、教师、学校都唯恐自己吃亏而层层加码,导致学生负担愈来愈重。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对今后学习、工作毫无用处的海量做题上,而一些当前国家迫切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却无法纳入课程内容,如当前已成各条战线都必须运用的微积分知识,无法纳入高中数学教学,航天时代迫切需要空间定位的三面角、球面三角形等知识反而被删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等每一个有文化的人都需要掌握的知识,虽有课程讲授但不被重视。
其三、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海量做题,学生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以记忆代替逻辑推理,必然导致思想僵化,容易产生惰性,阻碍创新思维。这种状况如不改变是无法培养出创新人才的。
其四、由于学生陷于题海而无法自拔,必然使得校园生活枯燥乏味,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以致一些学生一旦考取高一级学校就思想放松,无所适从。
其五、由于是靠记忆以侥幸心理应付考试,一旦得逞,其原来被掩盖的基础与高一级学校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造成进一步学习的困难,学生往往因此丧失信心,甚至中途退学,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至于高分低能,造成高一级学校教学上的困难,打乱学校原来的意图、规划更是比比皆是。
上述种种弊端如何加以克服呢?本人私以为在不能对中考和高考大力改革的情况下,做一下课改尝试:
其一、要加强政策和教学措施的广泛宣传。高考和中考这几年已陆续采取若干措施来减轻对考生的压力,但在社会上的舆论影响还不够大,家长还不能理解。如考试命题本来就是形成梯级层次的,学生只要本来基础比较扎实,答卷比较仔细就能按自己本来的水平层次考取高一级的学校。但社会舆论对此宣传不够,因此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反复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这种参加考试的投机心理是会逐渐被克服的。
其二、复习和练习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现在的高、初中毕业以及各种复习班、补习学校应该摸清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首先补缺,在夯实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完善知识结构,然后辅以必要的练习。教师应该给学生分析他现有的知识、能力层次,以及经过努力可能到达的层次,实事求是地进行复习补习。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应扩大其知识面,培养锻炼实际工作能力,而不是进行炒冷饭式的复习。[2]
其三、要让学生在校全面发展,不可偏科。对于非毕业班应严格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对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方面的知识往往会对学生一生起作用,切不可忽视。对有条件的学校和班级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实一些反映最新科技发展的知识,并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加强交往、自学等能力的培养。
其四、改变对学生和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标准。由于各校的生源各不相同,每个学生的基础各异,在评价参考系中应从其原有基础出发,以成绩增长率进行评价。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也应明确上述指导思想,按进步率表扬学校。学校对于教师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这正如十堰市近年起动的中考学分等级办法,不失为科学的改革办法。
其五、让学生给自己切实定位,量体裁衣,各尽所能。“十个指头有长短”、“条条大道通罗马”,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怎样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目前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切合实际地提出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的各科教师应经常给学生分析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在此基础上双向及时明确奋斗目标,创造师生互动的和谐学习环境。 [3]
以上是我自己一些肤浅的看法,但也是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迫切呼吁,还望专家人士能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借课改东风,立足高远,科学规划、锐意改革,让学生从无边无涯的题海中轻松跳出来。
参考文献
[1]任福海 文爱武.《从学生的角度反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J] .湖北教育,2015,(06)754.1003-4390.2015.06
[2]张清学.《生本理念下教师要转变三种基本观念》[J]. 新课程研究,2011,(06):1671-0568-(2011)06-226.
[3]吴清理.《让学生成为减压的积极参入者》[J] .湖北教育.班主任,2012,(02): 1003-439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