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生
四川省西昌市樟木箐乡中心小学615013
摘要:小学生正是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强化他们的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走上正确的道路,为他们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德育的效果,对于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能力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字: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引言
小学德育文化的教育是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我们要有目的、有选择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从而用于小学德育教学中。从小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礼貌的人,并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小学生从小就能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德育教育。
一、小学德育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如今的教育工作中,德育和智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因为长期的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受此影响管理者也只是重视智育工作,对于小学的德育管理往往都不重视,对于德育管理的认识也有偏差,甚至只是觉得德育管理是为了学科学习服务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这就会影响到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没有发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作用。其次,是德育教育的内容比较片面,学校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还是比较片面,有偏差的,这也会影响到学生,导致他们对于德育缺少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多的学生家长他们的思想观念也不够先进,自己不愿意担负德育教育的责任,而是将之都寄托在学校方面,认为德育只是学校的工作,不愿意配合学校的工作,这样也会影响到德育教育的展开。最后,就是德育教育缺少良好的环境。如今,国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文化不断涌入我们的社会,各种好的、坏的思想观念充斥其中,社会环境也变得更加的复杂,小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些小学生只了解一些外国文化,对于国内的文化却知之甚少,在这种形势下更应该加强小学的德育教育。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的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谦虚、爱国主义等我国传统优先事项是传统文化、促进教育创新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文化把人们的智力知识结合了几千年。良好的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和学生向传统文化财产的转移。
三、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一)高效整合教学内容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并没有将传统文化和教材进行紧密的结合,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的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素材,既要实现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也应该渗透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并且还有通过丰富的、趣味性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在端午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讲解一下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们知道粽子的传统和其所代表的文化,这样可以就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运用
(三)小学生和中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主要是为了促进他们的整体诚信,加强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扩大了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传播,加强了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教学,并充分融入其中。把学生融入课堂的中心,从而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小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将教学主体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一个课程中的教师可以提问,将对课程内容的搜索转发给一个学生,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当学生有问题时,他可以及时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解释,提高教学的相关性。传统文化知识是多种语言的一种情况,为了确保学生的理解,教师将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分为不同的层次。如言:父子,夫妻之。哥哥,朋友,哥哥是克莉丝汀。漫长的序列,朋友和朋友。君尊,臣忠。这十个公道,人同来。当叙师,不伤。在学习阶段,学生必须在教学前阅读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解读课文,以便能够理解学生的意思,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小学教育的教学可以通过纳入传统文化知识和有效扩大小学教学内容来促进。
(四)(3)传统节日期间传统文化的渗透
(五)小学是人生启蒙时期,是塑造常识和良好道德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做法必须从小学开始,习惯。因此,小学教育尤为重要,传统节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例如:午餐时间结束时,老师教学生们了解午餐电视的来源,知道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所以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学生们自己包包起来,尝Koko知道各种各样的挤压;重阳节,为了让学生们知道节日是祖父母的节日,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来到敬老院,把学生们自己赠送的礼物送给祖父母和祖父母,以旧的良好方式来纪念学生。
(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而要使之和德育结合起来就应该挖掘其中的有效资源,要符合德育的要求还要符合小学生自身的特征。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小学教师也应该深入的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典籍,从中挑选出合适的素材用来和教材进行结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使学生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为了保证教育的效果,在进行德育管理的时候也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古诗或者名言,这样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注意力也会更集中,这样不但可以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样也可以得到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
(七)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家长可以通过带领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而加强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让孩子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孩子今后的日常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促进两者有效结合与融合。大力提倡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实践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金芳.传承优秀文化,构建文明乐土——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9(12):184-185.
[2]李静.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壮族地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路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3]王晶.传统文化经典融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D].鲁东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