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浅探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王恒敏
[导读]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形象具体思维主导的,他们的抽象思维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很难理解一些数学理论知识。
        王恒敏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唐口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形象具体思维主导的,他们的抽象思维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很难理解一些数学理论知识。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对于孩子们的理解具有促进作用,掌握程度一般更高。为此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从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这个新课程改革之下,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和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式,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地转变,选择的教学内容依然枯燥乏味,采取的教学形式依然单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存在一部分人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课堂上一味地将数学基础知识灌输给小学生,教学课堂氛围十分呆板、沉闷,这严重打击了学习积极性,甚至一部分小学生已经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厌烦的心理[1]。另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充分体现小学生的主体位置,依然由自己主导着整个教学课堂,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不仅影响着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大大阻碍了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一)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单一、枯燥的课堂讲解形式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从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纷纷出现,尤其是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的实施,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进行了有效结合,为枯燥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注入了生活的活力,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二)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进行现实生活的发现、分析与解决,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就能在这一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通过数学知识的实践及综合运用,进行自身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以此促使小学生自主地思考和探究,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小学数学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还不足以促使其自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小学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以此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会,这样才能更快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并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可以为小学生创设这样一个生活化情境:某蛋糕店推出一款新出的蛋糕,为了促使更多的顾客可以品尝到这一新出的蛋糕,蛋糕店老板决定将蛋糕分成小块售卖。老板将新出的大蛋糕平均分成了8等份,第一个进店的顾客买了其中1份,第二个顾客买了其中2份,那么这两个顾客一共买了蛋糕的多少,还剩下多少呢?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促使其懂得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丰富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形式
        受很多因素的限制,以往小学数学教师一直秉承的都是应试教育理念,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是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材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生硬地将数学基础知识传递给小学生,而忽视了对小学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很难将自身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这样既枯燥又乏味的教学课堂上,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数学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采取正确的手段来创新教学形式,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提高数学教材应用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教材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载体。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任课教师在开展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此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应用小学数学教材。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小数乘法”一课时,小学数学教材中给出的是一个买卖风筝的情境,从表面上来看这一情境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不同地区的物价标准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增强小学的学习体会。在开展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这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以此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营造课堂生活氛围,推进合作探究学习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有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读不懂教材。因此,我们要在发挥他们学习主动性,推动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的同时,重视让他们合作学习。而合作需要问题情境,生活化的情境能让同学们都能参与,有交流和谈论的可能。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很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因此,常规的表面积计算,基本上很多学生都会。但是,我们提出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去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应该怎么做?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就会发现,相对两个面应该是一模一样的长方形,而它们与相连的面还要有一个边是一样长的,制作中还要考虑接口的问题。如此,学生不仅懂得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更对平面问题与空间问题的转化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数学思维也得到了训练,为复杂的和比较特殊的表面积运用有了思考和认识。如此,我们再引入生活中数学实际应用的问题,如让他们对粉刷教室墙壁、计算粉刷费用,以及制作通风烟道等问题都能较好的解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之下,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依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及时地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影响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还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方式与方法开展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以此不断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江文海.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 考试周刊, 2019, 000(052):102.
[2] 黄伙娣.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 教师, 2018, 000(008):44-45.
[3] 贺皖松. 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及优化策略[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