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红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中心小学滨海校区邮政编码:312073
摘要:“出口成章”常被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说出话来就能成文章,表示这个人文思敏捷,口才很好,我们都想成为这样的人。跟这样的人交谈总会被他们文字语言感染,羡慕不已,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呢?以前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我以为写作也要从娃娃抓起。在儿童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要学习发音,说话。到了学龄期入学后,尤其五年级开始,写作就被提上了日程,成为了他们学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要求学生们将字变为词,再变为句子,最后变成一篇可供人们阅读文章。文章可好可坏,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呢?我认为阅读是关键。会阅读,会从阅读中提取写作知识的素材,很有必要。以下几点是我几年教学以来总结的经验,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切磋。
关键词:阅读 素材 模仿 总结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先学会阅读。
五年级学生阅读要求既有速度还要有质量。教材中很有心的为学生准备了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主要分精读和略读两大类,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比如小学生当前的词汇量储存还不够,他们在阅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以前没有见过的词汇,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提前提醒他们碰到此类问题我们尽量不去打断自己的阅读过程,可以带着问题继续读下去,读着读着就会通过文章的其他内容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这样才会为我们积累词汇量打下基础,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阅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完才叫阅读,真正的阅读是要在读完文章以后,看懂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心情,最终学习文章的精彩之处,加以琢磨,让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比如,在《牛郎织女.一》中,开头第一段写到牛和牛郎关系很亲密。我们现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很少见到牛了,而且我们普遍以为的牛生活的环境很不好,又丑又脏,怎么牛能和人关系很亲密了呢?但是当我们看了开头几句简单的描述:牛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几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我们就真的相信他们可以有这种亲密的关系。作者为了让人们信服这种亲密关系,他做了模拟人的描写方式,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方式写到了牛与人身上,而且最关键的是作者为这种亲密的关系做了铺垫,如前面写到:孩子爹娘都死了,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让他吃剩饭穿破衣服,夜里睡到牛棚里。将人同情可怜这个孩子的感情转嫁到了牛的身上。简单一段话,既交代了主人翁的实际情况,也用亲密关系做了文章后面发展的导火索。用心去读,用脑琢磨,会读,读懂才叫阅读。
二,通过阅读感知生活,提取写作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感知生活才能创造艺术。平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会去要求他们写多种类型的文章。描写人物的,风景的,日常的或非日常生活的等。但是现如今学生的圈子就那么大,乍一提出这样的要求的确很为难他们,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去多阅读,阅读多种类型的文章,通过文章中的内容去感受不同的景物和生活,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生活的,然后自己也要在日常中多观察研究看看是否像作者写的那样,最终提取出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
比如,观察昆虫并写一遍小文章。那我们就可以阅读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昆虫记》,这部作品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相信阅读了这部作品我们就可以提取出很多写作素材,不用每次一被要求写昆虫或者动物就只会写瓢虫或者蜘蛛啦!
三,学会将阅读的文章进行模仿写作。
模仿,是应用很广泛的一个词汇。小孩模仿大人的动作学会走路,野生动物模仿大动物的行为学会生存,因此写好文章我们依然可以先从模仿开始。但是模仿写作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将阅读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模仿。比如就拿《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来说,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母与子之间不受环境的影响彼此深爱,或者说正因为环境的影响母与子之间的爱更显得格外感人吧。那么我们在写作表达感情类的文章就可以借用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这篇文章里面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语言,但是却又在无声胜有声的表达出了作者真挚的感情。比如文章写我第一次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并没有直接写见到母亲的情况,而是详细的描写了母亲上班地方的环境,用厂房面积小,机器多,灯泡多以及酷夏等词汇将厂房的恶略环境淋漓尽致的摆到了我们眼前,读这段文字时好似我们都要弯着腰,憋着气似的身临其境。然后再写见到母亲时我吞吞吐吐,犹犹豫豫的语气,但是得到妈妈的回答却是干脆利落同意了我的似乎是无理的要求。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表现直击读者内心,深深感受到这份母子情。那么我们就可以模仿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写几篇类似的表达亲情的文章。我们现如今课内及课外能接触到很多不同类型的文章书籍,学会模仿,为写作积累经验。
四,善于阅读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习惯。
有总结才会有进步,我们阅读大量的文章习作之后要善于总结,为我们的写作做好铺垫。比如我们都有摘抄美文美句的习惯,但是在摘抄之后我们要及时归纳总结,将这些变为自己的东西。前面我们讲了学会阅读,提取素材,模拟写作都是在为养成我们自己的写作习惯打基础。这时我们就像是一块海绵,我们没有必要去吸收所有的东西,我们要吸取的是最后的精华。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会将别人的风格硬生生的融合到自己笔下,写出一堆堆类似文章。这是不对的,这样的习惯只会阻碍我们的写作之路,尤其很难让我们对写作提起真正的兴趣。老舍和鲁迅都是有名的作家,但是他们的文章各有千秋,熟悉他们的读者一读就能知道出自谁手。这就是因为写作风格不同带来的不同阅读体验。因此妙笔生花需要多写多练,更需要多总结。尝试不同的风格,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习惯。
写作注重积累和总结,不要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个很难的东西。提到写作就抓耳挠腮,只会越来越排斥写作。教会学生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写作,万事开头难,我们在开头的时候多下功夫,教会学生方法,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那么出口成章还会离我们很远吗?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探析.《中外交流》.2016年4期.田晓东.
[2].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试周刊》.2012年82期.骆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