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
新疆阿克苏市第十二中学 843000
摘要:小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因此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启发非常关键。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引导作用。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教师的简单操作和示范不容忽略。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综合表现。从细节抓起,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充分利用学生的可塑性来指导学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良好行为习惯;尝试策略
一、引言
教育教学十分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不良习惯,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综合表现。与其他阶段学生相比,小学生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很多小学生正处于个人行为习惯形成以及规范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规范和引导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教师需要注重细节要素的研究,努力尝试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目前,有的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前,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进度较慢,过于拖沓,存在明显的好奇心,但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主要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电脑。因此,极少有学生能够努力听讲做笔记。在进入机房后,很多学生仍然非常兴奋。直接与其他学生闲聊,没有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完成不同的操作。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没有主动倾听教师的讲解,忽略了简单的演示及分析,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问题。一旦遇到问题时,学生就会失去自己的节奏。
这些都是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以及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来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有必要。如果教师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得到顺利的开展。教师需要关注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确保学生能够在整堂课中全程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到该学科的学习中,逐步培养个人主动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另外,小学生的自制力和约束力较差,但是存在明显的可塑性。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在后期进一步巩固,就可以让学生获益终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学生也会变得非常的主动,能够学会自我规范和教育。教师可以以思想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让学生能够及时意识到不良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实现自我改正。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明确要求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初级阶段,教师需要以常规教育为重点,明确课堂教学中的各项要求。比如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进入机房时,必须要穿戴整洁干净并且戴上鞋套;在课堂中不能够闲聊;不带与课堂无关的物品,比如玩具和零食;学会主动维护整洁的机房环境;在进入机房之后,学生需要有序就坐;不能够与他人推搡;在排队时必须要做到安静,遵守机房秩序;主动倾听教师的讲解以及示范;通过对演示操作的观看以及研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所需要遵守的规则。教师需要抓住课前导入这一契机,适当更新常规教育的内容及形式,让学生能够学会规范自我。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从小事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关注细节,讲解重点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并且阐明其中的原因。让学生能够明白不遵守课堂秩序以及不良行为习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自觉遵守。比如学生不能够将零食带入机房,因为零食中含有许多的化学添加剂以及水分。如果保管不当,就会导致计算机漏电,以至于损坏主机。当学生知道了注意事项的根本原因后,就会主动遵守。
(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知识
日常行为规范是工作的基础,在此前提上,教师还需要主动挖掘全新的教学内容,了解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渗透要求。比如在讲解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认识键盘时,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指法。注重对10个手指的合理分工,很多学生在练习打字时往往出现了“一指弹”的问题。尽管学生能够在短期内提升个人的打字速度,但是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许多弊端,同时个人的姿势也不够正确,严重影响了个人的身体发展。对此,教师需要让学生主动记忆不同的按键分布,学会盲打,提升个人的打字速度。
另外,教师让学生自主熟悉键盘分布的同时,尽量避免低头观察及弯腰驼背,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打字姿势。结合美国心理学家所提出的模仿学习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会模仿他人的动作。对此,教师需要简单的示范,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姿势。
(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学要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学生主动倾听他人想法,进而意识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学习质量也会得到提升。教师也需要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了解学生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对语调的调整,适当停顿,通过这种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还需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利用已有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对教材的钻研,化繁为简,学生能学会,有成就感,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毅力。
四、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教师积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要求,适时适当的引入不同的规范教学内容及要求,让学生能够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高效学习,这一点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车挺玮.信息技术在农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A版,2020,002(005):164.
[2]张伟.如何增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