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路径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李荣根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深入,当前,小学生劳动美德培育方面的工作,社会各界、教育领域都倾注了一定的精力,然而,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小学生劳动美德教育受到一定挑战。
        李荣根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兴海小学 31207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深入,当前,小学生劳动美德培育方面的工作,社会各界、教育领域都倾注了一定的精力,然而,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小学生劳动美德教育受到一定挑战。劳动美德教育不单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基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对于学生、社会、国家健康发展的合理补充。这就有必要对小学生劳动美德教育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为日后的小学劳动美德教育指明新的方向和路径,促进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现走向成功。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路径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 尊重劳动, 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 创造性劳动”。大力倡导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劳动育人的重要作用,合理创设劳动美德教育的主题课程,以科学、客观来评定劳动教育的成效,以理论与实践为主要依据,为科学、有效、持续地开展劳动教育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借此实现小学劳动美德教育活动实效性的提升。
        一、劳动教育的概述
        劳动这个词语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当中的基本概念也是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赖以生存的手段和途径,没有劳动,人们就无法获取足够的生产、生活资料,无法保障自身的生存。综合国内外对于劳动的解释和观点,我们可以得出:劳动是主体人物对于世界进行创造和改造活动的统称,劳动是人们生存生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没有劳动,就无法获取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一个人也无法在社会当中立足。
        劳动美德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等名词与中华民族具有天然的联系,象征着中华民族在创造物质文明的过程当中贡献的巨大精神财富。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美德对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劳动美德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教育当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劳动美德层面内容的培养,帮助学生对劳动形成科学的理性认识,在今后的改造世界的过程当中以良好的劳动美德赢得自身发展进步的机会,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路径
        (一)提升劳动美德培养实效
        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美德需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求实现对小学生劳动美德的高效培养。随着劳动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小学生劳动美德教育也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借此完善劳动美德教育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实效的提升。
        在今后的劳动美德教育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对劳动美德教育目标进行创新发展,传统的劳动美德教育主要以学生尊重和热爱劳动情感的培养为主,这也是今后劳动美德教育活动需要继续坚持的一个方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劳动分工日益加剧,就业形势也在逐渐严峻,劳动美德教育活动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创新意识。
        其次,是对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

劳动美德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美德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教学活动要针对劳动美德内容进行创新完善,借此体现新时代劳动美德教育的优越性。例如,我们当前正在大力弘扬的“工匠精神”正是劳动美德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其代表的是新时代劳动者对于职业品质和做人准则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宣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位一体”共同培养劳动美德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学生劳动美德的主要责任,然而劳动美德的培养却是一项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努力而实现的教学活动,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显然不足。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来说具有基础决定作用,因为学生来自于一个个家庭,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学生对于父母的言行举止会不自觉地有一种效仿心理,这就需要父母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在劳动美德培养活动当中的作用。在平时当中,父母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榜样,让学生自觉以父母的言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劳动品质。
        其次,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美德培养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听到一个个动人的职业故事当中感悟劳动美德的巨大魅力,自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品质。
        社会应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劳动环境,让学生自觉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抵制不良思想观念的冲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重视校园日常劳动的培养
        除了家庭之外,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可以说学校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培养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意识是不可忽视的。校园日常劳动的培养非常关键,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班级卫生的打扫,以小组划分的形式进行值日,每组选一名学生为组长,组长采用轮流制的形式,组长与组员之间相互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班级值日,贯彻每日一值,每周一次的原则,每天在班级中值日,每周一次打扫校园。小学生年龄尚小,未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因此,教师要正确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怀揣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一定不要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条件,容易让学生对劳动产生排斥和逃避的想法。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清楚认识劳动的意义,不怕吃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品格,劳动最光荣。
        三、结语
        小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劳动美的塑造,因为劳动不仅是技术技能的实现过程,更是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需要科学的劳动美德观的引导。劳动教育是校园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更重要的时代价值,因此,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对于学生自身成长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自身的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雅芳.关于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J].名师在线,2020(32):3-4.
        [2]马金安.重视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11):6-7.
        [3]张秋芳.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0(29):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