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毛英静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全面型人才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毛英静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麦岭镇初级中学 542704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全面型人才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物理教学内容,有效进行教学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知识学习、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物理课堂教学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注重系统化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和研究。在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加强物理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结合生活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思想发展的主要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强,对各种新奇的事件充满了好奇。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教学中引进相关生活故事,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能够促进学生有效进行知识思考,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培养学生良好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万有引力”时,可以引进牛顿的苹果树故事。教师将故事引进后,让学生围绕问题“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落后,是向着地心方向掉落,而不是远离地心?”去思考,去实践。一个生活化故事的引进,可以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陷入思考之中。对于苹果掉落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立即进行实验,如,将笔自空中放下,其向桌面落去,而不是远离桌面。学生们针对这些现象进行积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查缺不漏,纠正自己的错误、吸取别人的优秀思想。通过这个小故事,学生们对“引力”知识达到了一个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引力的特征及能带来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小故事,是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一种手段,不仅可以将知识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创新能力。
        二、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实验内容进行实践、探究,充分发挥研究过程中的主体性、归纳性等特点,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创新教育教学环境,营造相应的实验创新教学氛围。在生活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给学生确定一定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从各方面自主探索。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研究内容和课题,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正确运用研究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物理知识,设计实验流程,丰富实验内容,优化实验环节,从多方面提高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应适时地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以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进行实验研究时树立信心,并对将来的研究充满兴趣。


        三、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而展开的学科,其中很多理论都要求用实验来进行验证,很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从实验过程中发现。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生动的实验情景去了解、学习、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但是,在进行课内实验时,受教学时间、空间限制,每个实验内容教师可能只是引导学生展开一次演示性实验,很多学生还处于懵懂状态,这部分实验知识点就研究结束。例如,教师在讲解“阿基米德定理”时,展开实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侵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力,如,没有实验前物体的重力、小桶的重力;实验后测力计的示数、小桶和物体排开液体的总重力。受物理实验教学课时安排的限制,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一般用1-2个课时进行讲解,展开课内实验时间有效,又因为力是一种抽象概念,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时间内难以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对此,教师组织展开课外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去进行实验,亲自利用感觉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以来来加强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巩固、熟练掌握,同时,也促进学生在自主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良好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形成。
        四、促进学生成功体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学生容易因为缺乏自信而陷入自卑,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成功体验,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比如,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但是,有些物理实验比较难,如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失败了很多次,学生很容易受到打击。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物理实验进行必要的简化,或者与学生一起完成,让学生参与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另外,当学生完成物理学实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提高学生成功体验,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实验探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一个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是否启发了学生用现有的仪器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透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并对其使用效果作出评估,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体现个性、活跃思维、提高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总结语: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的初始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物理创新能力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中学生的素质要求之一,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对物理学科教学进行优化,促进学生有效进行物理知识学习、探究,发展学习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物理学科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天鹏.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2]姜小勤.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J].初中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9).
        [3]顾强华.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初中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9).
        [4]朱德芬.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初中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