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萍
江西省大余县人民医院 江西省 赣州市 341500
【摘要】目的:本文将主要研究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进入我院接受麻醉治疗的患者中,随意选取8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比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常规组,每组患者分别43例。实验组患者进行小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而常规组患者则采取大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映情况。结果:本次实验研究发现,采用小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的实验组患者,镇痛效果要比常规组好,且实验组患者要比常规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使用与临床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麻醉的镇痛效果,还能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其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小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临床应用
临床医学治疗中,为了缓解患者疾病治疗中的疼痛感觉,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麻醉措施[1-2]。临床常使用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急救复苏以及疼痛治疗等措施,而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主要采用外周神经阻滞的方法,帮助患者进行麻醉镇痛,从而在提高患者麻醉镇痛的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3-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进入我院接受麻醉治疗的患者中,随意选取8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比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常规组,每组患者分别43例。实验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3-30岁,平均年龄范围为(25.34±3.61)岁。常规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3-30岁,平均年龄范围为(25.69±1.36)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进行分析,发现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纳入标准:(1)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同意。(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符合麻醉治疗标准。
排除标准:(1)患者具有精神疾病。(2)患者对麻醉药物过敏或存在不良反应。(3)患者存在其他合并症以及凝血障碍。
1.2方法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医护人员需要使用神经刺激仪器,确定患者的麻醉部位,并连接好定位器和心电图之间的电极,将穿刺针和定位器的负极进行连接,从而开启定位器并进行麻醉穿刺作用。医生在临床穿刺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肌肉收缩程度,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深度。
医生需要在超声仪器的辅助下,确定穿刺针是否完全进入到患者血管内,并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液回流情况,患者没有出现血液回流时可以注射麻醉药物。
常规组患者进行大剂量的局麻药神经阻滞,对其使用1.5%的利多卡因和0.5%的罗哌卡因药物。实验组患者进行小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对其使用1%的利多卡因和0.375%的罗哌卡因。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与麻醉后不良反应的情况。
1.3.1麻醉镇痛效果评价指标
麻醉后患者没有出现疼痛的感觉,并且患者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时,判定患者的麻醉效果为有效。若患者感觉到较为显著的疼痛感觉,并且患者的肌肉处于比较松弛状态、患者没有感觉到比较明显的肌肉拉扯感觉时,则判定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优良。如果患者感觉到非常明显的疼痛感觉,并且患者的肌肉处于紧绷状态时,则判定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差。
1.3.1不良反应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麻醉之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压降低、头痛、呕吐以及头痛等症状。
1.4统计和分析
数据用SPSS 17.0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型指标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t检验。P<0.05标识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麻醉镇痛效果
实验组的患者与常规组的患者进行两种不同的麻醉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的研究,并采用计算型指标以例(n/%)研究结果,再对x2进行检验显示结果如下:实验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优的人数为20例、效果良好人数为18例、效果较差的人数为6例,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总优良率为88.37%。而常规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优的人数为12例、效果良好人数为13例、效果较差的人数为18例,的总麻醉效果优良率为58.14%。由此可见,妇产科手术患者采取腰硬下麻醉比硬膜外的效果要好一些,两组实验研究结果对比显示,x2=8.7719,P<0.05。
3 讨论
我院本次临床实验研究发现,进行小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的实验组患者,不仅麻醉镇痛效果要好于常规组,且不良反应率也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将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使用与临床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麻醉的镇痛效果,还能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其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剑,张美琼,袁纳,申梨亚.探究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的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36+41.
[2]赵发民,敬广霞,刘洋洋.超声引导下小剂量局麻药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研究,2018,26(11):32-33.
[3]吴跃坤.不同剂量局部麻醉药对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8,31(0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