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健康指导

发表时间:2021/2/1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3期   作者:李玉
[导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健康指导及观察,探讨中药汤剂的应用的临床意义。
        李玉
        上海紫癜疾病研究院,上海,浦东200120
        【摘要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健康指导及观察,探讨中药汤剂的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A组和B组各35例,B组给予西药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7天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3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4.29%,B组的总有效率为80%,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皮疹、关节肿痛、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药,表明中药具有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协同起效的作用,防治紫癜肾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过敏性紫癜;临床应用;健康指导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的常见病,常见于3—14岁儿童,是由于小血管炎的病理改变引起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综合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分布皮肤紫癜 ,易并发肾损害、关节炎和胃肠病等。中医将本病归于“血证”、“肌衄”、“葡萄疫”、“发 斑”范畴,巾医药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的效果。传统采用抗生素、抗过敏、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综合治疗,虽能控制症状,但其安全性及复发率不是令人满意,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治疗方法。我院采用中两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先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纳入的7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经诊断均符合《实儿科学》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5例和B组35例,A组中男20例,女I5例,年龄为4~14(7.8±2.3)岁,病程1—9(4.2-4-1.6) 天,皮肤紫癜35例,发热症状21例,关节症状16例,胃肠道症状14例,肾脏损害改变18例;B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为4~14(8.2±2.0)岁,病程1~11(4.3-4-1.6)天,皮肤紫癜33例,发热症状24例,关节症状13例,胃肠道症状12例,肾脏损害改变20例,两组患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B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关节疼痛,西咪替丁消除消化道症状,有明显血白细胞升高的感染患儿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静滴维生素C,给予地塞米松或甲基泼尼龙或泼尼松激素抗炎治疗,个别严重患儿可给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治疗,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风寒,禁食过敏性辛辣食物,7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A组在B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汤药,基本组方为生地黄,白茅根,大蓟,小蓟,金银花,生地榆,黄芩,牡丹皮,赤芍,当归,生黄芪,牛膝,白鲜皮,甘草。随症加减:关节疼痛加木瓜,稀莶草,腹痛增加白芍,脾虚者加服党参,血虚者加服阿胶。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制订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标准,分别为①治愈: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相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②显效:紫癜消退,其他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红细胞及蛋白尿偶见,大便潜血阴性;③好转: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血尿和大便潜血等实验室检查好转;④无效:症状及体征反复出现或加重,各项实验拳检验指标均无变化,肾脏损害。
        1.4    统计处理
         数据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运用均值±标准差及百分比(%)表示,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χ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A组出现0例不良反应,约占0%,2例肾损害,约占5.71%,3例并发症,约占8.57%;B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约占8.57%,7例肾损害,约占20%,8例并发症,约占22.86%;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肾损害、并发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能是观察的病例不足,有待进一步观察。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A组总有效率为94.29%,B组的总有效率为80%,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患,其病理基础为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毛细血管 栓塞、痉挛等,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以感染和过敏因素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是其主要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在发生皮肤紫癜前可有腹痛等前期表现,腹型容易发生误诊,40% ~80%的患儿伴有肾损害,影响预后,早期检测尿微量蛋白有助于及早发现肾损害,中医证型分布初发者以血热妄行型多见,复发者以阴虚火旺型为主。
        中医将本病归于“风疹”、“发斑”、“血证”、“肌衄”等范畴,其病机为湿热阻滞气机,气机运行不畅,治疗方法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根本原则。口服清热凉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活血凉血化瘀法还可防治过敏性紫癜 (HSP)对肾损害机率,可降低尿微量蛋白的排泄,减少HSP肾损害的发生,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清除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有关。
        HSP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对症综合治疗,大剂量维生素C可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性,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提高治疗疗效。激素减轻过敏反应强度,恢复毛细血管内壁完整性,缓解免疫损伤,腹型和关节型及病情较严重患者及时应用激素治疗,可以减轻腹痛、关节痛症状,可改善预后,大量或长期地应用激素对儿童的成长、发育还会带来不利影响。传统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复发率不是令人满意,优化过敏性紫癜治疗方案是临床儿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活血凉血化瘀中药,可提高过敏性紫癜治疗的有效率,患儿皮疹、关节肿痛、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更明显,表明中药具有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协同起效的作用,且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对紫癜性肾损害也有预防作用。方中生地黄、白茅根具有缩短出、凝血时间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大蓟、小蓟能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且对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双花甘寒,具有清热凉血、疏散风热之功;生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牡丹皮、赤芍又可活血,防止瘀血停滞;赤芍、当归活血养血;生黄芪、牛膝调理气机,引血归经,活血止血;白鲜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诸药共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能有效预防紫癜性肾损害,与西药联合起到协同治疗效果,提高疗效,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并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减少复发,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晓丹,白晓红.儿童过敏性紫癜45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2):151—153.
        [2] 丁樱,管志伟,翟文生.儿童过敏性紫癜234例 临床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 ,2009,20(12):3168—3169.
        [3] 陈戟.儿童过敏性紫癜218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1):961—963.
        [4] 涂秀英,陈昕,赵晓东.儿童过敏性紫癜631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14):1599—1600.
        [5] 郝晶,孙凤,雍彦礼.消癜饮对过敏性紫癜患者尿B2微球蛋白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1,28(3):93—94.
        [6] 李志鸿.凉血化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血热证 )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1,28(4):107—108.
        [7] 陈汉华,黄清明,杨京华,等.中医活血凉血化瘀法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防治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89一 l91.
        [8] 周雁蓉.清热凉血化淤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45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105—3106.
        [9] 林兰英,朱希聪.大剂量维生素C和丹参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3):76—76.
        [10] 谷峰.120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3):98—99.
        [11] 罗立欣,张君.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治疗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4.22(8):1503—15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