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 张晓琳
山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山东省252200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准确性及征象特征研究。方法:入选100例疑似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诊断,分析诊断的准确性及征象特征。结果:100例疑似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确诊的有95例,轻度66例、中度20例、重度5例、2例完全闭塞,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97.89%(93/95);超声诊断诊断的敏感度为97.89%,特异度为100.0%,漏诊率为2.11%,误诊率为0%;在超声检查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征象特征包括:回声强度较高、较均匀的低回声内膜增厚、局部较均匀的强回声、斑块表面有连续的回声轮廓;部分患者局部回声增强,远场可见声影、斑块表面不规则,回声低。结论:通过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准确性;征象特征
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不断增加,该疾病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1],因此,早期诊断、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防治患者脑梗死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检查方法具有多种,例如超声、CT、X线诊断等等,而明确患者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对于治疗较为重要[2]。因此,本次研究对超声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准确性及征象特征研究进行分析,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共100例。纳入标准:(1)符合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患者和家属均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完成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疾病和智力障碍;(2)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3)排除存在恶性肿瘤疾病者。
患者年龄45岁~78岁之间,年龄平均值(61.51±1.03)岁,其中男69例、女31例;合并症:糖尿病35例、高血脂30例、高血压35例。
1.2方法
仪器: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10MHZ之间,使用DSA系统。
颈动脉CDFI检查:患者在实施超声检查前,先平卧休息10分钟,探查患者一侧颈动脉时头部需要偏向对侧,从而将患者颈动脉的短轴切面和长轴切面进行显示,于患者颈动脉根部依次向上检查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沿着患者血管走行实施纵切以及横切面扫描,二维图像观察患者血管腔内有无斑块情况,测量患者管壁厚度、血管内径、狭窄程度等等,观察患者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
DSA检查:体位和上述相同,检测患者颈动脉,检测范围从患者颈总动脉起始-颈内动脉,在患者受检部位注入对比剂,注入对比剂后实施血管造影,经计算机处理并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去除骨骼、肌肉和其它软组织,获取患者单纯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采用DSA处理的图像,使血管的影像更为清晰,在进行介入手术时更为安全,以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作为金标准。
结果判定[3]:颈总动脉狭窄程度计算方式主要是根据颈总动脉方式和颈总动脉内膜切除试验进行,部分采用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协助组以及面积法。分级标准:轻度狭窄小于48%;中度狭窄在50%-69%之间,重度狭窄在70%-99%之间,完全闭塞在100%,同时将PSV作为对照,将诊断结果详细记录。
1.3观察指标
分析超声诊断在颈总动脉狭窄程度中准确率、超声诊断诊断价值。
1.4统计学方法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颈总动脉狭窄程度中准确率
100例疑似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确诊的有95例,轻度66例、中度20例、重度5例、2例完全闭塞,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97.89%(93/95)。如表1所示:
.png)
2.2超声诊断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诊断的敏感度为97.89%,特异度为100.0%,漏诊率为2.11%,误诊率为0%。如表2所示:
.png)
2.3征象特征
在超声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征象特征包括:回声强度较高、较均匀的低回声内膜增厚、局部较均匀的强回声、斑块表面有连续的回声轮廓;部分患者局部回声增强,远场可见声影、斑块表面不规则,回声低。
3.讨论
研究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脑梗死发病率不断增加,对于脑血管疾病实施治疗和诊断过程中,预防脑血管疾病发生成为医学界首要关注问题。研究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之间密切相关,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早期诊断、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预防脑梗死十分重要。目前诊断动脉狭窄的方具有多种,但是在诊断过程中减少患者创伤、降低患者风险、节约检查成本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斑块中具有十分高的检出率,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上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度,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虽然DSA作为诊断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金标准,但患者经过本文对比研究认为,彩色超声多普勒与创伤性DSA检查相比,具有多种优势,对颈动脉中重度以上的狭窄可以实施准确判断[4]。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式,不仅能对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部位、斑块大小、是否伴有斑块、是否具有血管狭窄情况实施检查,还能准确的进行定位和测量,同时还能分析血管血流动力学,对斑块情况进行确定。通过测定颈动脉的面积、血管狭窄情况,能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了解,该项检查方式具有简便、无创等优势,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实施动态观察,为评估和诊断动脉病变的有效方式,以利于提示潜在脑梗死,预防脑梗死发生。在超声扫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扫查应从患者的颈总动脉起始段-颈膨大处进行细致扫查,预防避免漏查中段狭窄;(2)在对患者颈内动脉扫查过程中,需要注意反复横切扫查,对闭塞还是重度狭窄辨别,同时严密观察血流显示;(3)当患者颈内动脉闭塞时,需要反复叠加较低的色彩流程,从而避免漏掉患者的极低回声。在本结果中,100例疑似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确诊的有95例,轻度66例、中度20例、重度5例、2例完全闭塞,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97.89%(93/95);超声诊断诊断的敏感度为97.89%,特异度为100.0%,漏诊率为2.11%,误诊率为0%,提示超声诊断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度。超声的出现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无创性、可重复、观察病程发展的技术手段,使用方便,价格较为低廉,可直接对早期脑动脉硬化梗塞作出判断,频谱图上有特征性表现,判断误差小,可通过各动脉血流参数的异常改变对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狭窄的程度进行判断,并且超声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使用价值,还可作为脑梗塞治疗前后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根据超声征象,在超声诊断时可将其分为:1.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内,呈均匀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表面有连续的轮廓回声及光滑的纤维帽;2.硬斑:斑块回声增强,其后方可伴有明显声影;3.溃疡斑:斑块呈混合型回声,表面不平滑,可以见到壁龛样。
沈小平,劳金伟,盛晓杰学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探讨”研究中,选取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DFI检查,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颅外端血管内径及管腔狭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超声诊断正常28例,闭塞及狭窄共32例,狭窄共25例,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18、2O、12条,闭塞7例,共14条。其研究结果和本次研究内容大致相同,由此证明超声诊断具有多种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范亚男, 杨迪, 许双双, et al. 家族聚集性与散发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环氧化酶基因差异表达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 29(08):741-746.
[2]郝佳妮, 屈洪党.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全科医学, 2019, 17(01):9-10.
[3]胡伟. 缺血性脑卒中的放射性核素显像[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8, 038(006):444-453.
[4]龚道恺,段姝洁,黄铁梅,等.低频超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678(24):4731-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