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慧尧
西安航天第三小学,陕西 西安710003)
内容提要:
在小升初的摇号开始之后,语文教什么成为了最困惑语文老师的一件事,综合部编版教材中对于语文学习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学注重核心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教学中应该学与思的事情。
关键词: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思维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当九零后成为社会老年群体的时候,你有想过未来的社会形态吗?当智能科技改变了整个未来的模样的时候,我们该培养未来的孩子些什么呢?
到今天为止,我们的教育都存在一些误区,这个误区让我们很容易去把教师的意愿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所以,多年以来,我们的学生更倾向于获取正确答案,但是真正的教育发生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这个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会明白,儿童是具有差异性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于所有的差异我们可以去因人而异的教学,教材是统一的,但是教法不是,课外的学习方式不是,孩子的一生不仅仅需要教科书,更需要教科书以外的世界。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社会体力劳动行业势必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思维的训练,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跟现在很多时下的家长谈话,反馈最多就是物质上没有亏欠过孩子一分一毫,每天写作业也是关电视学习,但是我侧面打听过孩子们对于家长的看法,普遍对家长的评价就是,爱刷抖音,爱看综艺,什么都不知道,老古板……
家长们还在试图用自己小学学到的那一套认知来教育现在的孩子,殊不知,孩子们早已经不吃这一套了,现在的小学生,更喜欢有独立思维的人, 更崇拜那些见过不一样世界的人,更热衷于和肚子里有许多故事的人去交流,哪怕你是大人,也一样的。这其实侧面已经在反应出,思维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有多么重要了,在我尝试给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中绘制思维导图学习法时,我明显能感觉到,思维学习对于孩子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强按牛喝水的学习方法。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发现,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容易被更“酷”的老师吸引, 这里所说的酷,不是时尚圈所谈的外型潮流,而是发自内心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魅力,令孩子能摆脱那千篇一律的说教,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将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不是小猫小狗哄哄就好,或者无关痛痒的讲着可能连老师本人都似懂非懂,不予苟同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做阅读训练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们遇到了一个题目,让人谈谈你对于“英雄”的理解,我抛开了传统教学中,那些离孩子很遥远的人物,尝试和跟孩子们分享他们熟悉的电影系列片中的漫威宇宙,去引导孩子们关注那代表着美国精神的美国队长,和那拥有了至上财富的钢铁侠对于”拯救世界”出现分歧的时候他们各自所持有的观点,拓宽孩子的思维格局,不再规定统一的答案,在和孩子们交流中,我们分析这两个人物所持的观点不同但是为何都可以被尊重,为什么他们都可以被称之为英雄,试图去扩大这个词在孩子们心中的定义,不再那么狭义,那天的阅读思维题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份答案:什么是英雄?不是他选择到底救不救这一艘船的人,而是这艘船中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他依然会倾尽所有力量去营救他“,这就是思维的拓展带给孩子的格局的改变,也许今天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化,但是这样日积月累的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格局,就是这样拉开的。
也许是语文教学的学科差异性,我一直很反对“标准答案“这个词来定义语文教学,还记得在电影行业里听到过的一个笑话: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因为才华横溢毅然选择在大三退学潜心拍摄电影,数年后名利双收的他决定重返母校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专业的圣堂级学府)攻读下自己的学士学位,某日上课时,教授用他的电影来做影片赏析课,谈到导演拍摄意图时教授浅谈了几句导演意图,他默默的在最后一排举手说,哦!亲爱的老师,我当时没这么想,全班哗然哄笑……这件事也无从考证了,但是对于很多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大人希望孩子们回答的那些答案,不过是用自己的已知经验去判断,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也有此现象,教师在设计一个环节的时候,往往希望学生按照自己预设的答案去回答,这样很容易进行下一个环节,为了保证顺利,教师会引导学生回答出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这种教学在我看来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孩子,学生的思维就这样被扼杀了?正确的对待学生上课中说的话,确实很考验一个教师的知识量和临场能力,但是世界这么大,知识这么多,我们大可以抱有谦卑的姿态和孩子们一起砥砺前行。
要如何培养未来的孩子?其实是困扰我教学中最大的核心问题,因为我更相信,未来是能力大于知识的世界,要求情商高于智商的环境,同时,与人交往的能力,审辩式的思维,创新的能力,不成为乌合之众的价值观,不随波逐流的世界观,不被金钱牵制的财富观,才是我想为孩子们,去在每日的学习中,慢慢架构的东西……
参考文献:《创新学习新思维:21世纪核心职业胜任力》谢小庆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