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庞世华 盖薇
[导读] 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呈现出主体大众化、受众交互性、速度即时性、内容多样性、平台开放性等特征
 
        庞世华  盖薇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市 221140

        【摘要】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呈现出主体大众化、受众交互性、速度即时性、内容多样性、平台开放性等特征,蕴含海量资源信息和多元价值取向,对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立足自媒体时代背景,探究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教育目前存在的困难,并从媒介素养相关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和立体教育网络构建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自媒体  学生干部  媒介素养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的媒介形态和微信、微博、微视等一系列自媒体平台应运而生。据2020年9月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自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所蕴含的海量资源信息、多元价值取向、简单便捷的大众化的媒体创作方式对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自媒体时代下加强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媒介素养的概念界定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 Education)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1933年,英国学者李维斯和托马森在合作出版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首次对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出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要“力求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免受媒介所传播的不良文化、道德观念或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1]。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界定为:人们面对传媒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的回应能力[2]。
        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媒介所具有的及时性、交互性、共享性、海量性等特征,我们将“媒介素养”界定为:个体运用多种方式来获取、解读、传播、使用、创造媒介信息的能力,而为了提高媒介素养进行的教育,则被称之为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使受众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能够用批判的视角分析、解读媒介信息,能够强化独立思考的意志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现状
        1、媒介理性认知欠缺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作为文化水平较高的社会群体,已经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但对媒介的理性认识仍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解读和评判等方面。例如,大部分学生干部对自媒体持有信任态度,不能对新闻报道的真假作出正确判断。再如,许多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不能够有效地对不同价值的信息进行选择。
        2、媒介有效利用不足
        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在自媒体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干部求新求异的意识比普通学生强,对媒介环境的参与度比普通学生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干部运用媒介的能力和技巧就比较成熟。例如,只有少部分学生干部表示能够熟练运用自媒体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而绝大部分学生干部不具备此项能力。

再如,很大一部分学生干部对待媒介资源,缺乏有效的甄别和思考,这就大大降低了对媒介信息的有效利用率。
        3、媒介素养教育力度不够
        学生干部媒介素养的现状与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此中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对媒介素养的重视不够和教育的缺失,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中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然而,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仍停留在表面上,形式过于单一,且将媒介素养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还比较欠缺,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力度仍旧不足。
        三、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1、加强师资队伍,加快专业和课程体系构建
        就目前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尚属于一项较新的课题,其学科内涵、外延及必要性认知还远达不到传统学科水平。一方面,高校应合理利用资源,在现阶段探索尝试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如在《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等成熟的必修课中增加媒介素养教育章节,并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对媒介素养学科建设研究,在条件成熟时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另一方面,学生组织指导教师、高校辅导员等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在提升学生干部媒介素养方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干部相较于其他同学有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更高的培养目标,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对学生干部的日常培训之中,加强对媒介素养相关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2、加强监督引导,主动参与媒介实践活动
        在高职院校中,校园官方的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已相对成熟,一方面,在产品制作和发布的过程中,学生干部应作为主要参与者,主动参与到媒介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习用批判、独立的视角分析和解读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增强对媒介平台的使用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媒介实践主题活动,如新闻采访报道、校园短视频大赛、新闻工作者交流会等,进一步帮助学生干部加深对媒介平台的理解与认知。但在实践过程中,相关指导教师、辅导员等应注意做好监督引导工作,防范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舆情危机等不良情况。
        3、加强社会联动,构建立体媒介素养教育网络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家庭和社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应营造正面、向上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批判分析和独立辨别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也应加强对媒介平台的信息监管和不良信息过滤,防止不良信息滋生和扩散。同时,可以尝试建立媒介素养试点,通过自媒体媒介流量风口向高职生尤其是学生干部输送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从而多方合力构建立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网络。
        
        参考文献
[1] 季海菊.新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使命[J].理论与改革,2015(4):171-174.
[2] 张玲.媒介素养教育:一个亟待研究与发展的领域[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4):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