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知
(广西省玉林市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537400)
摘要:在送教上门服务的实践中发现,很多脑瘫儿童虽然肢体障碍严重,但语言与沟通能力相对较好,具有可训练性。本研究在对一名肢体活动受阻儿童进行内在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非语言沟通训练过程中,通过分析个案明确训练起点、秉持扬优补缺原则确定训练内容、基于学生情况有序推进训练、取得了训练实效。
关键词:送教上门;脑瘫儿童;语言与沟通训练;个案研究
目前,笔者在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重度的脑瘫儿童,他四肢比较僵硬,协调性差,能短时间站立行走,发音含糊不清,伴有智力障碍。在送教上门服务的实践中发现,很多重度脑瘫儿童虽然肢体障碍严重,但语言与沟通能力相对良好,具有可训练性,坚持一段时间,成效相对明显,能增强脑瘫儿童对自我的肯定以及家庭成员的信心。本文将通过一例个案研究,介绍送教上门服务中脑瘫儿童语言与沟通训练的具体做法与思考。
表 1 《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测试卷》
一、基本情况
小炜,男,现年 15岁,是我校一名送教上门的学生。于 2016 年 9 月份归于我校学生,并为其入我校学籍,当时已经11岁,经过初步的观察与考量,荐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采取送教上门的教育教学方式。智障原因是病例证明属于先天性脑瘫儿童,并伴有癫痫疾病,据其母亲讲述家庭成员均无此病史,学生在 2011年期间曾有到市人民医院体疗科康复治疗的经过,但时间持续性短。
二、送教的访谈观察以及评估的综合情况分析
2019 年,笔者接任其送教,用《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评 估量表》对其进行课程评估,发现其语言与沟通领域的内在语言能达到2分(最高3分),其中听的能力-名词反应,说名词、动词、跟读、实物沟通、仿写能达到2 分,但是听的能力中动词反应、动词+名词短句反应、疑问句只有1分,说、读以及独立写的能力大部分也是为1分。
表 2《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评估量表》认知领域得分
三、基于学生情况,有序推进训练
第一阶段: 稳抓基础
1.利用其身参与的状况的有力利因素能坐立,站立一段时间、以玩抛-接-拍球游戏为契机, 从中训练其动词反应,并用手机做好记录,下次的学习中先初步观看自己的动作图片,再听老师的指令做出动作的反应。
2.说读的能力是先从基本的拼音复习到字的认、读、说。
3.写则从认识田字格--描红—笔画开始。
第二阶段: 内化提升
1.在语言与能力有所提升的情况下,进行细化的教育,以《生活语文》教材为标准,进行系统的学习,结合生活中人物出现的行为动作,让其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人物动作的描述,在他能力范围内进行演示,
2.说读能力的运用,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使用,字的识别后、到说词语、再到词用的使用,如教材中“五”字,学生在会认读的情况下,学生说出五个、五支、五本、五角,就可以进行词语的说句学习,以家中的物品进行说句,如我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我有五本作业本等等与其相关的句子,这样孩子的说的表达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3. 写,则从简单的笔顺认识,到能独立书写后,再进行复杂笔顺的书写,写前准备是从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完整的字,有规律的逐步进行。
脑瘫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非常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次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脑瘫儿童的训练兴致,甚至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要尽量做到量少时间短,小步子多循环。
四、实践效果与教学反思
1.一年的训练中明显感觉学生的信心有所增强,语言能力发展良好,简单的对话可以充分理解,每次来到,都会主动与我们打招呼,脸上带着微笑。
2.在送教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比以往说得完整,气息与发音量也有所提高。
3.站姿与行走也趋向于平稳。
4.从负责该学生的送交工作以来,我们能做到多与家庭沟通,传输一些康复训练技能和常识给家长,,以便指导家长在假期对孩子加强康复指导。在送教中,也是存在有不足的,如主要在备课中,教学目标定得过大,课程的内容不够精确,在课堂上的指令不够简易、明确,致使孩子的一些能力提升不够明显等。在课后,家长指导任务中,发觉家长们的家庭康复指导不到位,监督与长期训练的执行能力弱,学生的癫痫疾病频繁发作影响,这也是导致孩子进步缓慢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