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仙桃市和平外语学校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也就是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近段,因“问题学生”管理不善,我市几所学校出现了恶性案件,更加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关爱“问题学生”已经刻不容缓。
“问题学生”在一个班级中虽然人数较少,但如果管理不当,会影响整个班级队伍建设,所以,从九月份以来,德育处就要求各班建立问题学生台账,把对待“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每一个问题学生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如何对待问题学生?怎样将问题学生转化?下面就分享我的几点看法,不当之处望指正。
一、教师要用平常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误。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犯错并改正的过程。当老师发现某个学生身上出现问题时一定不要放大问题,让学生身上的问题挡住他的优点,给学生随便贴上坏学生的标签。这种标签化的语言,给了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让学生困在“鸵鸟”的心态里,觉得老师不喜欢我了,乃至自暴自弃。为了对问题学生实现有效的转化,作为班主任来讲,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学生的学习好还是学习差,都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用平常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可以让问题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公正,从而消除内心的某些方面情绪。比如有的问题学生,始终觉得老师会偏袒成绩好的学生。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就应该用平常心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学习好坏,当奖则奖,该罚则罚,这样才能获得问题学生的认可。比如有一次,班级里两名学生打架了,一名学生成绩好,一名则是问题学生。我在询问事情经过的时候,问题学生在情绪上较为激动,而且表现得非常亢奋。我知道他是从心里觉得我会偏袒成绩好的那个学生,潜意识里形成了反抗情绪。在调查之后,我认为是成绩好的学生的责任,对其做出了批评,并要求其道歉。这次事件后,这名问题学生对于我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说话语气变得柔和,情绪也平静下来。
二、用爱去化解,真正进学生的内心。
一个问题学生往往是因为学生的家庭出现了问题或者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从而表现出与其他同学不一样。也可能是以此来吸引老师的注意。现在我教的一个学生,他在五(2)班,每节课的表现都让我很惊诧。他经常跟老师“唱反调”。比如:在一节音乐课上,全班都拿着音乐课本在唱歌,唯有他拿着英语本在写英语作业。我第一次示意让他收起来,他无动于衷;我又一次让他收起来,他说:“我要写,我英语成绩不好!”当我第三次提醒他收起来的时候,他居然只身走下座位欲把窗户打开准备翻窗到外面写。当时被班上学生制止了。学生说他经常这样。事后,我找到这位学生,询问他为什么要做这种极端的动作,开始他没有理睬我,还是一副自以为是的神情。接着我耐心的询问,原来他父母很早离异,虽然妈妈做点生意,经济条件还算不错,但一直缺少关爱,经常独处。久而久之性格变得任性而孤僻。
所以为了吸引老师们的注意,他会犯些傻事。后来,我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找到了自己的短板,知道英语成绩不好,可以在英语课上去弥补,老师这样要求你也是为你好。翻窗的行为就不好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在我的劝说下,这位学生答应我以后不做这种极端的事情,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学生。
作为老师一定要关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关爱、尊重问题学生,才能走进他们封闭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打开尘封已久的心灵之门。
三、帮助问题学生解决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困难。
要想帮助问题学生就要给他找到学习和生活中的榜样,可以给他建立学习小组,让他找到自己的位置。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主动地发展是我们的追求。很多问题学生也是学困生。本大周教导处以“加强学困生辅导 提高教学质量”为题进行了经验交流。程静老师开展“一帮一结对学习”的做法值得提倡。有些问题学生从开始的几分到十几分到六十几分,让问题学生在帮扶活动中找到了自信,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这些鲜活的例子在我们学校不乏一例。作为班主任和每一位教师我们应该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拉他们一把,为他们的成长助力。对于问题学生而言,他们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学习中,还可能在生活中也有一些困难。比如有一名学生,上学经常迟到,多次批评之后也没有改观,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对于这名学生,后来通过家访得知,这名学生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但是爷爷由于中风瘫痪在床,这名学生明天早上都需要帮助爷爷上厕所之后,才能出发来学校,因此经常迟到。了解到这一问题,笔者想办法在学校里进行了募捐,为该名学生购买了一辆自行车,解决其上学慢的问题。同时,也在迟到考勤上对其放宽标准,允许其在早自习阶段迟到一定时间。通过对这名学生的帮助,后来其迟到的次数逐渐减少,在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也有了提高。
四、老师和家长配合教育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那么解决这些问题更需要老师和家长配合起来多点沟通和理解。因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不单纯是通过学校教育就能达成理想效果的。因为从教育体系的构成来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影响。因为家庭成员和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影响。比如有的家长生活中喜欢说脏话,学生就容易默默记下这些脏话,然后带到学校里来。要纠正学生的这些问题,就需要家长参与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作为班主任要采取家访的形式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比如学生的居住环境,家庭成员,父母嗜好等,这样有利于找到学生问题所在,因而对症下药。现在家长反映最多的是学生在家玩手机的现象很严重,老师就要和家长配合起来进行教育。陈总前不久朋友圈的“一位妈妈给儿子定的手机使用家规”非常实用,这篇文章值得父母学习。而对于个别父母不在家的学生,可以依托目前的新媒体渠道,比如微信,构建起微信视频会议的模式,由班主任、学生和家长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来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的问题予以指导纠正。
我们的每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所有。作为老师,心情和家长一样。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个长期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们,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一定会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