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30期   作者: 蒋雅婷
[导读] 幼小衔接中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蒋雅婷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七境小学附设园  351100

        摘要:幼小衔接中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做好幼小衔接,让初入学的孩子及早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要求家长和老师必须齐心协力,合作共育。对家长来说,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庭教育;误区及策略
引言
        本文立足家庭教育,从家长的角度指出了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提供一些经验参考和帮助。
1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误区
1.1幼小衔接的策略不当
        持积极态度的家庭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在做着各种努力,如:入园前的准备,学校的选择,入学后的适应等,但在具体实施幼小衔接时表现出了一些不当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认为幼小衔接主要是指拼音、识字、计算等文化知识方面的衔接,在幼儿园阶段让孩子花大量时间学习小学的内容。
        二是,盲目满足“名校”的考核要求,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味施加压力,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进入“名校”而努力。
        三是,入学后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情绪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适应。
1.2家长的观念态度不同
        关于幼小衔接,家长们主要分两派,一派持消极态度,即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玩,把身体锻炼好,其它的都不重要,进入小学,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就适应了。曾经有一位家长这样说:“我们小时候也没有上过幼儿园,每天就是玩,家长也不管,上小学了也不存在什么不适应,现在发展的不也挺好”;另一派家长则持积极态度,认为幼小衔接很重要,必须提前学习小学的是知识,否则上了小学跟不上。有些家长甚至额外给孩子报了各种“拼音”、“计算”类的辅导班。
1.3家长参与教育的缺失
        一些家长虽然非常重视幼小衔接,但是他们所做的仅限于提供经济和物质上的支持,花钱把孩子送去各种幼小衔接班学习、或者要求幼儿园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幼小衔接,但家长自身则以工作忙、不懂等各种理由推脱,不参与孩子的幼小衔接。如,有的家长虽然认为身体健康也是幼小衔接的一部分,但他们却把这个责任完全推给了幼儿园、或者各种“足球”“跆拳道”等运动兴趣班,在家从来不陪孩子锻炼,有时间就玩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有的家长甚至给孩子也玩。有的家长认为阅读习惯很重要,但很少或从不陪孩子阅读。
2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应对策略
2.1在幼儿教育阶段融入家庭教育
2.1.1家庭教育要重视早期性
        幼儿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小学,最先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这也正是迎合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进行幼儿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上,一方面是要重视自己日常的言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楷模。同时在进行幼儿教育工作的开展上,家长还要通过积极的引导,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应能力,让幼儿在与身边其它小朋友交往交流过程中能够做到言行举止大方得体。通过家长的早期教育,也为幼儿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1.2幼儿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确保及时
        家长是和幼儿有最直接、最密切接触的人。在进行幼儿家庭教育工作开展上,家长应该重视对幼儿行为的关注,一旦发现幼儿在日常行为开展上存在不足,或是存在错误的行为,就要立即进行纠正。家长教育的及时性,是保证幼儿实现良好身心素质培养的基本前提。通过及时的纠正幼儿行为的不足,可以帮助幼儿认清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这对于幼儿实现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幼小衔接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通过家长的及时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快速纠正自身行为偏差,并且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这对于幼儿今后进入小学,更好适应小学生活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2.2牢固树立正确的观念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客观的看待幼小衔接,明白幼小衔接是每个孩子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幼小之间在学习要求、教学环境、师生关系、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各种差异,导致孩子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表现,作为家长要理解这是正常现象,我们成人在面对一些变化时都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何况是孩子,因此,家长应该给他们一些适应的时间,给他们机 会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和担忧,更不要把这种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另外,持消极态度的家长也不 能放任自流,面对孩子遇到的各种不适应,家长应积极给予帮助和指导。
2.3积极参与孩子的幼小衔接
        在孩子的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家庭、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是各自所承担的任务不同而已。作为家长不仅要意 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为其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到幼儿的幼小衔接中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如经常陪孩子去户外运动锻炼身体,陪孩子一起开展家庭阅读活动,讲述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机会带孩子参观小学,与低年级的孩子一起交流,帮助其解决在衔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关注孩
子情绪情感的变化等。
2.4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作为家长应通过自主阅读、网络查询、听专家讲座、参加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了解幼小衔接的知识,知道幼小之间的差异,帮助孩子科学的渡过幼小衔接这个转折期。具体来看,其一,家长应摆正心态,根据孩子的特征及水平,为其选择适合的学校,并非一定是所谓的“名校”,“名校”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其二,家长应从身体、情感社会性、学习方式、言语、认知等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并非只注重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它。其三,孩子入学后,应从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习惯、学习方式、身体健康等各方面全方位关注孩子的适应情况,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
结束语
        综上述,近年来,我国幼儿的入园率不断提高,因此,绝大多数孩子都面临着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过渡问题,即幼小衔接,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对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一些家长的错误做法导致了孩子入学后的种种不适应现象。
参考文献
[1]关于幼小衔接中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蒋海琴.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9(06)
[2]探讨幼小衔接期家长的焦虑表现及调适[J].于淼.  中外企业家. 2018(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