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班级新的人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30期   作者:郝琳
[导读] 六年级下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级的数学

        郝琳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北京100176
        六年级下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级的数学,我的梦想班级是怎样呢?我梦想着自己在班级说话有分量,要求说一遍,学生全都get明白;我梦想着班级有正能量爆棚的领头学生,总能很好的带领班级的风向,甚至可以帮助老师收拾好“刺头”学生,最好我都不用出马,问题就解决了;我梦想着人人向上向善,各方面表现突出,班级凝聚力强。若能接到这样的班级,我得回家烧香,酬谢神恩。
        然而,现实永远是一地鸡毛。
        一、初识阶段
        新的班级接手时,第一点是和原班级的老师做好沟通,尤其是要搞清楚这个班级的“带头人”和“刺头”。第二点是制定新的规则,在没有办法先谈心的阶段,应该先谈纪律,这似乎是最常规的做法,但却是最有效的。若有学生违反规则,要公平公正对待;若有学生表现好,一定要公开表扬,在班级里形成正能量。  
        第三点是做一个有影响力的老师。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重要影响的人不一样,学前阶段:家长;小学阶段:教师;中学阶段:同辈朋友;大学阶段:恋人,那么在小学阶段教师的定位就显得极其重要。做一个有信任感的老师,对别人的“信任”受到影响是一个主动选择,而对别人的“恐惧”受到影响,是一个被动选择。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而这个正是教师的“威信”所在。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专业能力;二是人格魅力;三是威慑力,前两个解决的是信任问题,而第三个是解决如何让学生产生“敬畏”的问题。
        二、各个击破
 师生之间逐渐熟悉,进一步发展,矛盾也就增多了。学生大致分为两类,
一种是教师家长都认为的好孩子,对于这种孩子,只要告诉他们犯错了,他们自己就会很懊恼,会主动修正自己的行为;另一种是“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家长觉得学生“不可救药”,学生认为自己“人神共愤”,那么他不完成作业就心安理得,反正我不是好学生,为啥要做好学生该做的事呢?《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的作者迟敏凯介绍通过费斯延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来管理这类学生。
     举个例子来介绍下认知失调理论,一个学生出现“当学生应该做作业”和“我没做作业”,这个人就会体验到认知失调,因为“当学生应该做作业”应推出“我应该做作业”的结论,而自己的行为和这个结论相反了,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痛苦的体验。所以对于好学生而言,“好学生不犯错”和“我犯了错”这两种失调的认知会使其痛苦,进而想改正;而后进生存在“后进生常犯错”和“我犯了错”正两种并不失调的认知,所以他的内心是不痛苦的。

那该如何去减少认知失调呢,如下:
(1)改变认知。当学生“有自尊”和“犯错误”两种认知失调时,他可以
改变“犯错误”的认知来是自己心理好受,比如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我们在平时的教育里会发现学生撒谎的缘由所在。
(2)增加新的认知。比如学生在“有自尊”和“犯错误”之后增加了“谁
都会犯错误”来增加自己的内心平衡。这就是你会发现高年级的学生会开始顶嘴,其实是在为自己增加新的认知。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比如学生在认知上降低“犯错误”的权重来
达到心理平衡,形成了“我是有自尊的,我犯了错,但我犯的错不大”,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比如“抄作业”、“追逐打闹”、“上课随意讲话”,这些在有的学生看来就不是大事,但在老师这里就认为很严重。
(4)改变行为,这是上策,这恰恰也是教育这份工作存在的重要理由,一
个学生之所以犯错后毫无悔改之心,是因为他把自己放的很低,所以必须先帮学生找到自尊心,然后再批评。
     要多赞美学生,表达对学生的认可,提高学生的底线,比如前段时间,班里的小勋,作业好多次都不做,我找她家长来聊天,孩子和妈妈抱怨自己不管干什么,家长从来不夸她,其实就是学生无论在父母还是在教师这里,都无法提高“自尊心”,而学生成就感反而是在玩手机游戏里得到的,因为在那里她能得到“你真棒”、“恭喜你通关了”等等赞美。这就是现在高年级的孩子对手机上瘾,甚至把手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就感,那就在虚拟社会里去找寻。
        批评一个学生的前提是他有自尊心,他有好人感。一个人有了自尊心,面对自己的错误才会难受,才会想到去修正不断地进步。然而那些屡屡犯错的,会把其自尊心放低,也是我们常说的底线很低,这样即便他被别人批评时,他的内心也得到了自我保护,所以便出现了教师在那“气急败坏”,学生在那“无动于衷”,你尽管批评吧,我无所谓。
        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找回自尊心,培养他的高自尊。比如我在接班时就知道小俊是这个班级里面出了名的后进生,我在第一节课就抓住这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上台来给全班讲解,提高他的自尊心。然而学生的情况总是反反复复,没几天好光景,这孩子又犯懒了,作业质量极其差,这时候要做的就是点出错误,帮助他改正错误,当然聊天的开启一定是先从赞美他开始的。
        回想起我高三那段时间,三模的成绩特别差,离高考还有一个月了,我的内心很煎熬,而我的母亲当别人问她我三模考了多少分,她便替我伪报了分数,多说了100分,而我因为她在别人面前的赞美,给自己定了一个美好的预期,渐而忘记了自己考得很惨的真实现实,结果高考就考到了她伪报的分数段了。
        一个美好的赞美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待,进而这种期待变成了学生对自己的良好期待,那么有了良好自尊心的人,面对其错误时必然会产生痛苦,而痛苦便是改变的开始。
        新的班级我只接手了三个多星期,还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还有很多孩子背后的家庭是我不清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