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趣味田径教学方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王友
[导读] 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中生,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王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一中学   164800
         
        
        摘要: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中生,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有效的缓解学生日常文化课程的紧张情绪,并与文化课学习形成“劳逸结合”的优化教育模式。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渠道,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田径是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高校也开展了越来越多的田径项目。但是传统的田径训练项目不仅类型单一,且运动量过大,时间长了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趣味田径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推崇,趣味田径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趣味田径可以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但是当前高中体育课程中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互动效果差等问题,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趣味田径教学法应运而生。
        关键词:高中体育,趣味田径教学,方法应用
        引言
        趣味田径教学法是近年来体育教学的全新理念,基于对学生兴趣的有效引导,采用情境化、趣味化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体能改观。趣味田径运动是从普通田径运动衍生而来,将走、跑、跳、投等基础的运动综合起来,或者在形式和竞赛方式上加以创新。总的来说,趣味田径在竞赛的基础上加入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当前趣味田径得以应用,并以其趣味性和锻炼性在体育教学中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田径体育教学中对于趣味田径教学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想更好的将趣味田径教学法应用在体育教学实践当中,需要针对其特点和优势进行深化分析,并正视当前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短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策略调整。
        1趣味田径的含义
        所谓趣味田径是指根据教学对象的心理发育及生理发育特点设计趣味性强的田径运动形式,将田径运动的走、跑、跳、投等内容融入到体育游戏中来,大大提高田径项目教学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增强其身体素质及综合素养,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身心、技能及情感的全面发展,因此体现出明显的生成性特点。除此之外,趣味田径还体现出多样性、竞争性的特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机能、运动特点选择合适的趣味田径项目,多样性的优势给了老师及学生更多的选择。传统田径项目评价标准相结单一,只要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就能够证明学生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学生无法体会到胜利的成就感,也就无法激发其训练的积极性。而趣味田径在项目训练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变数,单一的身体素质无法对训练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学生必须不断竞争才能获得胜利,整个过程体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学生参与过程中不仅抱有极大的热情,而且能够享受到胜利的成就感。
        2高中体育课堂高中生的行为习惯影响因素
        2.1学生的学业负担
        在传统观念当中,很多人认为学生应该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上,但是一味的强调文化课程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只有将文化课程与体育课程有效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的学习效率优势,体育课程并不会影响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相反还会以“劳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效率。但是目前高中生的学业任务非常重,学生的课外时间和业余时间常常被文化课程所占据,即便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选择休息,而不愿意耗费体力进行锻炼。因此科学有效的安排学生的课程时间也非常重要,注重学生的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2.2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正规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是学生了解体育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目前很多学校体育老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形式较为保守,按照理论讲解、动作演示、动作模仿三个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课程更像是“走马观花”,虽然理论基础已经全面的传达,但是没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也不够科学合理。体育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体育内涵和体育精神,同时也要在体育锻炼中获得快乐,并愉悦身心。
        3趣味田径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将趣味体育应用于准备活动中
        常规体育教学中课前会进行热身活动,以避免学生在后续的运动中受到伤害,课前热身运动多为慢跑、行进操或定位操,每节体育课前却进行类似的热身活动,反复进行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觉得课前运动枯燥无味,而老师又不能不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否则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而在趣味田径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趣味性更强的热身活动,这些运动既能够达到热身的效果,趣味性又强,学生参与也更加积极。当然,课前热身活动要与后续的课堂教学内容保持连续性与完整性,热身活动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老师在设计热身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充分评估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及运动风险,学生能够在生理、心理层面迅速适应课堂内容。
        3.2开发民间体育资源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便具有强烈的运动意识,在传统的民间风俗活动里充斥着大量的体育运动教学资源。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具有低竞技性、易学习易操作,娱乐文化和运动性质融合的特点属性,使得其经历历史的变迁仍然保留至今且不断传播。一些民俗竞技活动更是现代运动项目的前身,其能充分调动气氛、拉动人群参与、富有感染力。体育教师在趣味田径教学当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资源,对田径课程内容进行多层次开发,吸纳民间体育项目的趣味元素,丰富教学内容,起到切实的锻炼作用。
        3.3将现有体育器材及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传统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体育运动器材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兼具检测功能,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趣味田径教学法中,老师可以将现有体育器材的作用发挥的更充分,提高体育器材在教学中的主动性,摆脱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约束。比如在跑道上指定的往返点设置标志锥、标志旗、标志筒,学生跑道上进行往返跑练习;也可以指导学生用标尺测量跑道,在赛跑过程中能够进行反跑,记录赛跑时间。此外,趣味田径教学要结合运动场地进行合理调整,提高趣味田径教学的适应性,开拓创新教学思维。老师要尽量根据场地条件、器材条件为学生设计更具趣味性的田径项目,在保证学生运动量适当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爱上体育、享受体育,最终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结束语
        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育教育在高校一向不受重视,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又枯燥无味,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也不高。趣味田径教学法是一种更具现代教学理念的方法,其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形式、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趣味田径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不仅侧重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发展,还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相比传统体育教学,趣味田径教学法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斌.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探讨.神州,2020(14):147.
        [2]侯玉萍.新课改背景下趣味田径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2020,14(14):161-162.
        [3]张建龙.新课标理念下开展趣味体育教学活动探究.才智,2020(11):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