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王荣欣
[导读] 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逐渐发生重大转变,

        王荣欣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摘要: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逐渐发生重大转变,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也更加重视学生的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化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对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为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贡献微不足道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由于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重要性难以得到全面的展现,教师的教学活动仅是以地理知识讲述为主,缺少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自主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与核心素养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价值
(一)促进学科核心价值的体现
        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让学生在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当中进行学习和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实现核心素养多元化。地理这门学科的核心价值更加重视学生地理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显得重要。作为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现实社会以及未来社会,建立起相应的价值观。所以对于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和主体的发展作为。
(二)完善地理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评价
        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当中就提出一个观点:即地理核心素养是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为培养人民群众活跃而负责的一种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建立必须基于日常的学科教育工作至上,不断的自我积累,自我总结,通过获取足够的地理知识,建立起相应的思维模式和操作能力。地理素养相比起其他的学科来说,具有非常独特的自然性和人文性,正是这种特色导致了地理核心素养现阶段正处于不断的多元化发展当中。
(三)增强教师专业育人能力
        教师的综合素养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想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首先就老师需要不断做好自身的综合素养发展。所以在课堂之上,老师不仅仅要牢牢把握住育人的方向,同时还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由此才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也需要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其次对于素养的内涵和知识的延伸点也有着清楚的认识,只有老师掌握了这些才能够保障在目标培养的过程当中,实现有效率的教学工作。
二、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情景问题的设计
        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进度与节奏进行科学规划,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运用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导入环节可以创建既定的教学情景,将教师空间设定为地球,学生则是象征了陆地,而课桌和座椅则是代表了海洋;右侧空间象和左侧空间分别象征了大陆的东西海岸,座位中间的分界线则是代表赤道,学生的横竖纵横代表了不同的经纬度。通过这样的情景构建,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问题“请同学根据自身的维度对所处的气候带进行推理”“自身所处的气候区存在那种气候特征?”“在你所处的气候区生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条件吗?”“你所处的自然环境体系都涵盖了什么要素?要素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共性或差别?”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进行深度思考探究,然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最后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仍是以上文的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过度时,教师可以进行问题追问“生物系统在环境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进行知识信息提炼,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探究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点拨,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渡干扰学生的思考思路。当小组探究结束后,需要选择一名组员对探究结果进行陈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仅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集思广益,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小组合作探究当中,学生可以从整体性角度出发对地理知识加以认知,明白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养成。
(三)强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将枯燥的地理理论知识带入到生活实际当中,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理解消化,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地理学科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究思考。以《气候》章节的教学为例,为提升学生的气候知识理解效果,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人们的衣物穿着与气候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为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藏族人民会在早晨和晚上穿着厚重的衣服,而中午的时候会露出一个肩膀或是将衣服系在腰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明白,西藏地区的海拔高度大,早晚温差较大,温度较低,中午时间的温度相对较高,因此才会出现这种独特的穿衣风俗。利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会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考和探究当中,逐渐的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现代化教育理念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学效果提升和学生的能力素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深化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认知,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地理学习与探索当中,逐渐建立起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提升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实际问题解决当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1]史广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 新课程(中学), 2014(6):8-9.
[2]农晓蕾. 核心素养理念下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探究[J]. 广西教育, 2019, No.1122(42):96-97.
[3]乐灵琪, 魏国文. 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反思[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 464(08):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