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7期   作者:陈冠宜
[导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陈冠宜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中学,广东 惠州 516127)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及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深入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加强民族意识,不断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于此,本文对初中音乐创新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策略,旨在可以加强初中生的音乐能力水平,促进初中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引言:音乐是生活中缓解压力和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各种动听的音乐可以给人不同的心情体验,可以是激昂的、舒缓的、悲情的、积极的等等,这些都是音乐的魅力,初中音乐教学要与时俱进,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掌握更多关于音乐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先从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写起,再提出如何去创新初中音乐教学及具体策略。
        一、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1、部分学校不贯彻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计划。教育部要求每个学校一个星期至少一节音乐鉴赏课程,但多数学校都选择阴差阳奉,把素质教育课程都并入了语、数、英等考试科目中,没有落实到全面的音乐教学,这种作法,不仅不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只重视分数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能力发展。
        2、老师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教学始终过于表层。对课本内容把握不足,不能够深入探索研究,导致教学停留于表面工夫,无法让学生深刻体会教学过程,使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所制约。教学模式过于老旧。教学模式以传统模式为主,重点突出了老师"主体”的作用,实行"同质化”教学,尚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学过于古板、老化,无生动性,无法引起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缺乏情感地教学。大部分教师无法真正扣住音乐作品的内涵,无法在对音乐的语境分析中,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更加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情感。
        3、学校或班级无办任何关于音乐的比赛,无任何课外的拓展活动,从某些方面而言,无法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作用,无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无法更加深入地挖掘出学生的乐趣以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
        二、如何去创新初中音乐教学及具体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思维
        初中音乐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环,课堂上老师起引导作用,还要有学生的声音。一定要坚持课堂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理念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上课之前不要先用乐理知识框住学生,这不仅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还限制了想像,这个是非常单一性的。

应该在上课时播放音乐鉴赏,再由同学们各表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能力与自信能力。运用多媒体,利用其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在音乐课本中七年级上册至九年级下册里,有众多系列:八音和鸣(一至四)、泥土的歌(一至四)、七彩管弦(一至六)、华夏乐章(一至三)、犁园百花(一至二)、歌剧览胜(一至二)、世界民族之声(一至三)等。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不应只教表层,更要探究文中的深意。如,在教有关中国音乐文化时(八音和鸣,犁园百花,华夏乐章等)要先播放一段音频或视频,再由学生自主猜测,最后着重讲解。这不仅能够让同学们了解中国音乐文化,还从侧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最后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拉近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联系,促进师生友谊。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不要过于约束学生。课前、课后,也应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听取他们对课程的看法。进一步加深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也能够让教师发现课堂上的不足。
        2、巧妙拓展课外知识
        课本的内容是非常无味的,也是古板、程序化的。教师在上课的同时也要适当的讲些拓展性话题、故事。如,乐器是如何产生的?乐器演变过程又是怎样?经典曲目的产生过程及背后的故事?名人的趣味故事等。通过以上种种问题,不仅使课堂更具有趣味性,还吸引了学生去专注上课。
        3、要积极举办校级或班级的比赛
        比赛的类型大至分为音乐理论比赛、乐器比赛、歌唱比赛。音乐理论比赛:比赛分初赛与决赛,都以试卷选择题形式作考卷。赢者有一定的奖励。乐器比赛:分初、中、决赛,以乐器为主,赢者有一定的奖励。歌唱比赛:可以举办“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以班级推荐代表参赛。无论是什么性质比赛都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乐理、器知识,也能增强音乐这一科的趣味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路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要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要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意识。
        参考文献:
        [1]杨德玉.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15-116.
        [2]秦跃.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20(83):7-8.
        [3]司晓兰. 试析新课改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4]李娅.初中音乐课堂开放性教学思路与创新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8):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