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超
江西省九江市国科共青城实验学校 332020
摘要:基于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下,使高中历史学科迎来的全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求高中历史在日常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鉴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可充分结合分层教育方法,其不仅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成长,并在分层教学下,扎实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本文主要以分层教学为探究视角,分析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旨在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以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分层教学
高中学生往往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往往对知识的实际需求也不相同,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导致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基本选择统一的知识内容[1]。随着新课改要求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中始终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标准,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分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开展的有效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依据内容难易程度
分析当前的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知识内容有难有易,且已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教学体系。如此长期以往,难免会局限教师的教学创新性。鉴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时,从不同层面教授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多方面吸收知识重难点。另外,教师应在实际教学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循序善诱、因材施教,深入分析高中历史知识的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分层,促使全部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充分吸收历史知识,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向学生采取分层教育方法。在接受完具体知识后,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三层次作业内容:①扎实掌握五四风雷及红军长征内容,并完成练习题与判断题;②深刻理解五四运动形成的历史意义,并完成简单题;③以自己的理解,试析国民革命运动为何失败?原因是什么?并完成论述题。其次,要求学生在完成分层作业后,上台讲述相关知识点。最后,教师应参考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二、灵活分组,依据学生实际情况
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开展分成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身心发展特点等,将学生进行灵活分组。以此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教学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期间,加深彼此的感情、提升集体荣誉感,最终实现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次,将学生灵活分组后,高中历史教师还应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课堂任务,启发学生根据不同任务,更好的吸收课堂知识内容。如此,也是有效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教授《古代非洲与美洲》相关内容时,在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可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以4-6人为单位,将学生分成A、B、C三个讨论小组。A组学生为历史后进生、B组为历史中等生、C组为历史优秀生,并向学生分配不同的讨论内容,如要求A组学生以“时空观念”为核心展开讨论;要求B组学生讨论“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要求C组学生结合史料并以“形成文明概况的原因与关系”为内容进行讨论。
三、课堂分段,依据教学任务目标
高中历史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时,除了将任务与学生分层之外,还应将根据教学任务目标,将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分组[2]。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将课堂讨论与教学环节密切联系,在课堂讨论内容层层深入的同时,将教学过程进行分段。如此一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加明确的学习任务,提升历史素养。另外,教学环节分层还能启发学生更好的消化知识重难点。
例如,在教授《大众传媒的变迁》相关内容时,教师在接受完“大众传媒”概念时,可结合现代媒体实例。其次,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小组以“大众传媒对生活的影响”为主题展开讨论,并邀请小组代表上台讲述小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向不同学生小组发放课堂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知识重难点。教师将教学环节有针对性的分段,以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课堂节点中,深化历史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师的主要职责,除了引导学生扎实掌握知识,更应丰富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另外,高中历史教师还应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积极挖掘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应彻底激发分层教学的教育功能与优势,为学生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笔者相信,经过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定会促进历史学科的快速前进。
参考文献:
[1] 霍新朗. 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分层教学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1):66.
[2] 李清正, 陈毅. 分层教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思考[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 442(16):30.